“保温”小贴士
练习量可因人而异。如果时间允许,每天能完成一套题(写作除外),但至少要维持两天一套题的量,保证考前对各种题型都有比较频繁的接触。考前的练习不但要有“量”的保证,同时要严格参照高考的时间要求,尽量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即按照考纲的规定,完成特定的练习。当然,是在完整的时间内做完一套题还是把题目化整为零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但时间的总量一定不能超出考纲的规定,否则,即便能够完成或者能够比较好的完成所做的题目,亦没有实际意义。
4、重视技巧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固然是重要保证,但是如果没有熟练的技巧,成功也往往会与考生失之交臂。因此,如果考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熟练地掌握了解题技巧,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在考前不多的时间里要想全面复习、巩固基础知识,难度显然很大,但是,如果能利用好这段时间认真研究解题方法,使自己的解题技巧有所提高,从而提高答对率及得分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什么看懂了却做错?
在完形填空题上很多学生容易失分,但是根据对失分情况的分析,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一些选项的判断失误,不是因为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基本的解题技巧。完形填空题要求考生在掌握所要考察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题时能够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意境,有时甚至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再根据语境的提示,选出能够补全空缺部分的信息的选项填空,使文章的意思连贯、流畅,能准确地反映作者的原意。但事实上,学生们在做这种题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把文章的句子孤立起来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单句,不见全文,把选出来的选项填入空白处后,单句的意思似乎能够成立,但与文章的整体意思却不协调,不能反映作者的原意。
阅读理解题也一样。很多同学反映,文章似乎是读懂了,但是做题却经常出错。其实他们不明白,这类题不但考察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并且考察考生是否读懂了题目及所设置的选项。因此要做好这类题,不但要求考生读懂文章,同时要求考生熟悉命题方式,包括题干的设计方式、干扰项的设计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题目的信息在文章中呈现的方式等等。在最后不多的时间里,建议考生在适当多做题的基础上,对答错的题认真进行归纳、比较,学会正确的解题技巧。当然,如果老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已经讲过有关的解题方法、技巧,但自己没有予以重视,则不妨及时向老师请教,亡羊补牢。
5、扬长避短
在考试时,能否采取正确的应考策略对考生是否能取得成功也非常重要。平时常常会听见同学们问:每个大题应该花多少时间,应该拿多少分合适等等。原则上讲,每道大题的答题时间在考纲里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是不是适合每一位考生却因人而异;至于得分情况,不管对谁来说,都是多多益善,但每个人的得分极限都不一样。对于考生来说,重要的是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水平,拿到可以拿到的分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拿到可以拿到的分数呢?在考场上能够帮助考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扬长避短。对不同的考生而言,有的人能够轻松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题,有的人时间会有点紧张,而有的人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题。对后两种考生而言,答题策略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他们能够在考试时做到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尽所能拿到可以拿到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