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高考作文:选用材料灵活 用材科学

浏览 9

本期的这两道模拟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

在考场上如果遇到这类作文题,我们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选取立论角度,确定自己的立意。立意须在材料限定的范围之内;要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要有时代感、针对性;要适合自己,利于发挥。

就这两个作文题来说,第一个是命题作文:“给自己一缕阳光”,材料是调查结果,强调阳光对植物生命的重要性,由此联想到“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 ‘阳光’”,从提示句看,“阳光”显然不是实指,而是指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明确限制,做到选准材、立准意。可供考生发挥的是这缕阳光的具体内容,它可能是希望、自信,也可能是乐观、豁达等,弱水三千,考生可选取最喜欢的那一瓢来饮,保证文章立意明,个性强。

第二个作文材料是则寓言,考场上拿到这类材料时,先要抓主要情节,准确把握寓意———盲目自大者没有好下场;也可以更深层次思考狼何以自大的原因——— 狼面对放大的影子时,就失去了判断力——— 进而联想到如何正确面对他人的赞美之词。还可以从正面立论,谈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不同立意可以看出考生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认识层次。

立意确定后,考生在写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用材料要灵活。可以选取社会热点材料,有现实性、针对性;也可以借鉴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或伦理道德,丰富文章的内容;还可以从历史中透视人类前行的轨迹,从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多一份理智的人文关怀。当然在写作时也不可把目光一味地投向古圣先贤,千万不要忘记自己。自我的成长历程、人生体悟是一个宝藏,只要有心开掘,将抽象深刻的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合,就能产生以小见大,化虚为实,举重若轻的效果。

二、使用材料要科学。使用材料最关键的就是要紧紧扣住中心论点,把“论”和“述”有机结合起来。把观点和材料简单地堆加在一起是学生写作的陋习,我们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作者对材料的深入开掘,才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所以写作中一定要注重对材料蕴涵事理的具体分析,做到说理充分,使思想意蕴深刻起来。

三、要安排适合考场阅读的组合结构。比如回环往复的结构,讲究照应,讲求顾盼,使文章形式上整饬,同时意蕴上层层强化。另外,段与段之间要保持严密的逻辑:或从具体直观到抽象间接,或由个人到文化到人生境界,不断拓深拓宽文章的作品的内涵和思维厚度。

四、语言要讲究文采。从阅卷实际看,语言是作文最直接被感知的元素,所以考生必须努力以精彩语言创造亮点。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调动我们的思维能力就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最本质的方法;当然平时的扩写、仿写的训练,也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不可小视。

两篇学生作文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给自己一缕阳光》将“阳光”定位为“自信”、“高洁”、“微笑”,都是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的、和谐的生活态度。论证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方式,意蕴比较丰厚。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论证更多地停留在材料的罗列和简单分析上,论证缺乏力度。二是文章中写自己的生活和体验感悟太少。考场评判会考虑打出一类B等的分数。

《沉浸在鲜花中的思考》观点很明确,题目很有诗意,形象地点明了中心。观点认识虽略显简单,但作者是有感而发的,是来自生活的思考,所以写得自然、真切。另外,该考生运用材料的能力比较强,对课本上方仲永的故事进一步挖掘,与论点结合紧密,表现出作者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若说不足,文章后半部分思路显得凌乱,内容上略显空虚,所以结尾更多的是口号,缺乏说服力。考场评判会考虑打出一类C等的分数。(作者系陕西师大附中高级语文教师,参加2008年高考(论坛)作文阅卷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