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调整状态“三部曲”

浏览 7

经过紧锣密鼓地复习,检验效果的时刻离考生越来越近。如何在高考前20天调整好自己的应试状态,把成功的钥匙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关注节律 调整节律

  调整不良的生物节律,启用心理暗示激发上午9点和下午3点后的饱满情绪,比如提前半小时或15分钟对自己正儿八经地说:“我准备好了!”“要考试了!”或想一件易产生兴奋的事情,或准备心爱易激动的物品,从而唤醒自己的考试激情。心理学研究证明,饱满的情绪有利于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的良好发挥。

  合理睡眠。每天睡几个小时并不重要,关键是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当然保证每天6个小时睡眠。考前一天不易过早入睡,打破以前形成的生物节律,会产生不良生理、心理反应,入睡时间只比平常早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即可。

考前10天 跳出题海

  在复习策略上,可以尝试着回归课本,修补“知识网”的漏洞,主要通过最后的一批试题来完成知识的查漏补缺。这个阶段各科目复习应由“做”回到“思”、“忆”。

  离高考只有10天了,这时绝大数同学的实力已基本定型。因此,考生在此时所作的应是一些提纲挈领的工作。跳出题海去看书查重点找弱点。所谓重点:老师明确指定反复强调的内容。所谓弱点: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有错题本和总结的话应该是的。这时候的看书不只是温习已有的知识,书中更多的知识是考生已掌握的,因此看书更易于加强考生考前的自信心,而做题则费时间易遇挫失信心耽误事。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考试等重大事情之前往往精神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也在短期内急剧提升,即强化效应。考生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加强一下偏重记忆方面的知识。如强化英语、历史、政治、文学常识等知识的背诵。注意,此时的记忆可采用眼看、嘴读、心想、手写相结合的方法。但不要过难过偏,以旧知识为好!

考前3天 心理调整关键期

  一般来讲,考前3天的时间是知识的浏览期,心情调整的关键期。所谓的知识浏览,可以浏览一遍数理公式,文学常识等内容,翻一翻手边自己考过的试题,把常出错的地方再强化一下。可以利用两天的时间安排高考的“走场”。第一天上午9:00—11:30 语文,下午15:00—17:00英语。第二天上午9:00—11:00数学,下午15:00——17:30综合。“走场”内容:翻阅书本和提纲笔记。这样做不仅有利重点知识在脑子中处于激活状态以备随时提取。同时可以使考生心里踏实。一方面消除如果不看书而带来的空荡荡不良心情,同时可以让学生对高考有个提前的演练熟悉过程,但切忌不要将弦绷得太紧,以自然为准。

  在这3天中。首先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所把握。平时一遇考试就容易紧张或情绪容易激动的同学,应尽量放松自己,如和好朋友、家长到室外散步,和好朋友、家人聊聊天,看看新闻联播,听听音乐。其次,做个3天的大放假的计划。如会会同学(注意互相打气),熟悉考场,做好考试的物质准备。以此达到临考不乱,胸有成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