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妙术“仁”心,规避上线落榜

浏览 4

在每年的高考(论坛)录取中,总有一部分成绩超过相应批次省控线的考生不能被录取。很多考生及其家长对此不能理解,甚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解。

事实上,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政策条件下,“上线落榜”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考生和家长应当正确认识“上线落榜”现象,并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理性选择、慎重应对,从而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下面笔者就“上线落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招生录取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一些相应的规避措施,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上线落榜”现象不可避免的原因

1.批次省控线划定政策产生“余富”考生

高考录取是分批进行的,每一批次都要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而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区市)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各院校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确定的。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由省(区市)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也就是说,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确定以后,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数一定多于实际招生计划的录取数。这样一来,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后的“余富”考生,或者落榜,或者降低院校批次被录取。这就是由于政策性原因导致的“落榜”。

有些家长不禁会问:按照1:1划线,不就可以让每个批次上线的考生都被录取了吗?其实不然,如果按1:1划线,高校和考生就都没有了选择的余地,而且最终还是会有学生挑不上学校,同时又有学校录不满。因此,各批次线上考生数必须大于各批次招生总计划数,上线落榜不可避免,每个批次总会有考生落选。

2.院校投档比例高于实际招生计划数

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录取过程中,除少数院校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考生按1:1投档外,大多数院校要求向其投档人数要多于其招生计划数,投档人数一般为招生计划数的110%~120%。考生上学校调档线后被投档,但多出招生计划数的部分考生会因招生计划限制被高校退档,考生如果后续志愿填报不当,就有可能落选。

3.考生志愿填报不当

考生填报志愿不当是导致上线落榜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志愿填报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志愿之间没有梯度

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省(区市)的考生第一志愿非常重要,各志愿间还要形成梯度,这样才能提高各个志愿的命中率。可能有少量考生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第一志愿选报过高,各志愿间又没有拉开档次,其结果往往是因分数偏低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又因第二志愿及以下志愿院校录取满额而未被录取,最后落榜。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省(区市)的考生可填报多个并列院校,均作为第一志愿。这一措施旨在提高考生的院校志愿命中率的同时也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考生志愿填报的几所大学也处于同一梯队而没有梯度,也容易导致考生的几所院校都无法被投档而直接落到公开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