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还是忧?今年高考人数下降到底说明什么

浏览 7

今年高考(论坛)的脚步声已渐入耳畔,高考话题也日渐升温,笔者不想多谈高考的优劣,只想谈谈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明显下降的问题。据5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披露,全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分析人士称,人数减少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就业难让学生转变了观念。“高考人数下降,不是坏事。”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北京中学教师均表示,一方面高考人数下降有利于录取率回升,另一方面,高考人数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化,这有利于社会成才观的理性化。

高考人数下降究竟是喜还是忧?我不赞成乐观派的观点,说什么升学率可以回升,这样的升学率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学校挣点面子,教师捞点奖金,看不出对社会有多大好处。又说是学生和家长成才观念的理性化,这真的是理性化吗?这只能说是无奈化,一种被逼无奈的痛苦的选择。我认为,高考人数下降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这既是对高等教育的极大讽刺,也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无言的对抗,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谁不知道孩子接受大学教育总比不接受好,但是现实的问题,让一些学生和家长不得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一些高中毕业生放弃报名高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的接受了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不佳,不敢报考;有的是家庭困难,无钱完成大学学业,想报不能报;有的是需要回家挣钱,替父母担当养家糊口的重任,想报无法报;有的是看到大学生就业难,上不上大学一个样,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根本不想报;还有的一些学生因升学无望被学校劝退,不让报。据了解,今年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占应参加高考人数的5%,而这些考生大多来自农村。这一事实足以说明,不是学生和家长的成才理念理性化了,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如果说真的就是这些人的成才观念理性化了,那么城里的学生和家长就不理性化了,他们的观念落后于农村人的观念了,显然不是。

诚然,条条大路通北京,读大学不是成才的道路。但是,应该说读大学的确是成才的路子。可悲的是,这条路子,老百姓并不好走。一方面大学高收费,一般家庭不堪重负;一方面大学教育科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就业难。当然,社会就业岗位的紧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管怎么说,高考人数下降,不是一个好现象,是忧而不是喜。某些人把本来的坏事,说成是好事往往带有个人的利益所在,另有企图。我们应该注意这种错误的引导,不受其蒙蔽和欺骗。

我并不反对不参加高考的学生,我只是从总体上说,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多比少好。参加高考只是个人基于教育需求的一种选择。如今,社会生活正在日益多元化,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人中学毕业后并没有参加高考,而是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也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做出了成绩,应当说这样的选择无疑也是值得尊重的。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学习化社会里,工作本身、职业历练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教育需求的不同导致选择不同,我们的社会需要高等教育,也需要职业教育,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