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高考作文能否离现实再远些

浏览 7

在力挺近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呼声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赞赏部分作文题目对时事的高度贴近,比如王旭明先生在博客里就希望“高考作文,能离现实再近些”,他最推崇的是江西的作文题目———“兽首拍卖”。

  其他如上海卷要求作文展示“金融风暴中的我”;辽宁卷的作文在探询“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广东卷作文要求谈谈“对常识的认识”;江苏卷作为是让考生“品味时尚”;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也因为告别过去“务虚”的诗意迷失而得到多方的好评。叶匡政先生也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赞赏高考作文的“时评体”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我的观点则是,希望高考作文离时事再远一些。高考作文与时事,也就是政治的高度贴近,实际上已经严重束缚了考生的自由发挥空间。在本质上,是与高考作文的考试目的相违背的。比如圆明园兽首问题,可表达的观点,充其量不过五六种———当然必须是正确的,如此封闭的题目,却被拿来考察一省的考生,想拿高分何其难哉,更何况之前还有媒体的高密度轰炸,集中普及了一到两种“正确观点”。

  或者说,我们不考兽首这类高知名度的时事题,考冷门如何?冷门也一样,只要是时事题,就必须进行政治层面的价值判断,你就想吧,全国那么多时评作者,很多都是专业人士,某个时事发生了,能表达的不过是近似的几类观点。而且,我们的作文,为什么一定要把重心放在表达观点上呢,难道考生们对生活的感受,只能以观点作为出口。

  我总怀疑,出题方热衷于搞时事题目,实际上出于所谓阅卷标准化的考虑,考生的作文方向越在掌握之中,阅卷则越省事。清朝以前的“高考作文”都考八股文,其弊端并非不被当时的人们所了解,但之所以能够一直维持下来,标准化是个重要原因,考生思路都限定了,好坏就有了固定的标准,看起来省事。

  作为指挥棒的高考作文过于热衷时事,反馈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诱导学生们重观点、态度而轻叙述、想象,最终使学生在学校里错过关于作文最美丽的一些东西,学生们个个变得言语乏味,他们可能会变成愤怒青年、卫道士、辩论高手甚至思想家,可却与文学之美失之交臂。

  真正能检验学生水平的,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学生发散思维、倾诉真实情感的题目,它可能很普通,但却具备足够的开放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式切入,以展露真实的作文水平。从这个角度讲,我希望高考作文能离现实,尤其是时事越远越好。有政治课把关,学生的“载道”能力,不必一定要通过作文再考察一次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