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我上大学还是你们上大学了?”小景同学急了!这次高考,她估分估了540多,在选报志愿的时候,她却因为报什么专业与父母起了冲突。“从上小学开始,我就最讨厌语文,可他们非要让我报文秘专业,说文秘将来好安排工作,他们懂啥呀!”
高考结束后,9日,大部分考生都已经估出了自己的成绩。根据估分,从10日开始,考生开始正式填报志愿。这两天,许多学生家长都打电话给记者,咨询相关院校的情况、录取分数线以及就业前景等。然而,当记者问他们有没有听取孩子的意见时,近八成家长都表示:“他们懂个啥!”
记者随机采访了自己身边的10名考生,其中8人表示志愿是由父母和老师帮助确定的,8人中,5人表示家长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仅有2人是和父母商量着填的志愿。采访中,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说不清自己想报、报了哪些学校,当起了“甩手掌柜”。
记者了解到,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许多考生都与父母有着或大或小的分歧,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之后,许多高考考生都对社会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和主见,然而,在父母的眼里,他们却仍然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孩子。既然什么都不懂,所以他们的所谓的意见在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面前也就显得不值一提,矛盾由此而生。
省招考中心杨怀珠老师告诉记者,填报志愿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考生与父母的关系,因为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父母还不愿撒手,有的甚至是在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时,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应该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克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的倾向,特别要避免把自己青年时代未竟的理想不加分析地强加在下一代身上。同时,家长还应该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在校学习情况,在年级中的排列位次,在群体中的性格特征,是属于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今后适合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