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些天,今年的普通高考(论坛)就要放榜了。目前,能否榜上有名,成了考生和家长们关心的焦点。
现代社会,即使简单劳动也需要知识,虽然无高校学历也能“就业”的岗位不可能绝迹,但没有知识及其“证明之一种”——高校学历,就业选择面会更窄,就业机会会更少。但更要明确的是,大学殿堂不是求知惟一场所,一次高考失利不能“冷冻”一颗求知的心,除非你甘愿落伍。换句话说,上不了大学,并不意味着我们同时放弃掌握生存本领的精神意志。
长期以来,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认为只有考上大学、“金榜题名”,才会有出息,才会有作为。这种“一纸定终身”观念实际上是缺乏生存自信的表现。把人生一次“失落”无限放大,无原则地对一个孩子一生做出宣判,不是教条,也是武断。要知道,一个孩子的命运掌握在这个孩子自己手里。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和文化条件下,高等学校招生“能力”还有限。尽管近年高校连续扩大招生,高考录取率连年提高,有的地方升学率已达70%左右,甚至还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但是,上大学仍然好比“挤独木桥”,容不下千军万马并驾齐驱,不少学子榜上无名仍是寻常事。因此,面对高考结果,考生与家长都应坦然面对,要保持心理平衡。考上固然可喜;考不上也不必气馁灰败。因为,高考不过是人生大大小小测试中的一场,并非全部。换个角度说,高考落榜也并不都是坏事,它能使人得到一次锻炼,找到自身不足,“早一点”领受挫折和打击往往使人更加奋起,在逆境中更加坚强,更加聪明。一句话,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只要自己努力,同样会有所作为并让人惊叹。
对近年来国内有重大贡献的400名人员调查发现,靠自学成才者占54%,有的大学教授或副教授还是多年前的高考落榜者。这说明,人生成功与否,不在一次高考成绩,而在于其一生求知韧劲。因此,家长绝不能对高考落榜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这时候,孩子最需要帮助、需要鼓励,需要父母信任的目光。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无论再考,还是“自学”,都应尊重。在落榜的考验中“重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新的考试,是一场比高考更严峻、更有意义也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