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评:学生跪拜 老师应该感到难堪

浏览 5

以尊重传统的名义教育学生行跪拜礼,其实就是在向学生灌输一种尊卑有序的不平等观念。对所有的老师来说,接受学生的跪拜,不应该是一种骄傲,而应该是一种难堪。

  □本报评论员 马云云

  又到了毕业的时节,有关青春与离别的话题再度铺展开来。但就在高考前夕,重庆一中学900多名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跪拜老师,很快就在网上炸开了锅,支持与反对之声迅速形成两股力量,各自据理力争。

  其实,“学生跪拜老师”早已不是什么新闻:2007年9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博客里贴出“全体学生跪下给老师们磕头”的图片;2008年2月,赵本山收徒仪式上徒弟大行跪拜礼;2008年教师节前夕,东莞幼儿园孩子给女教师行“跪拜礼”……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新闻每出现一次,都会搅起一阵舆论旋风,人们乐此不疲地在“谢师恩”与“尊重人格”之间寻找平衡。

  此次重庆某中学的跪拜行为,按照校方说法,完全凭学生自愿。不过在行礼之前,主持人曾发出“向老师行礼”的指令。妄自揣度一下,既然校方已有“表示”,即便有学生不愿意执行,谁敢直愣愣地站在人群中“冒尖”?

  这里丝毫没有怀疑学生对老师心怀敬意的意思。只是,难道只有跪拜才能表达感恩之情?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曾对我说,她不需要学生用太多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对自己的爱,有时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她温暖许久,比如给她画一幅画像,哪怕它缺少艺术感。

  想想当年东莞那些跪在老师面前的幼儿园小朋友,究竟有几个能领会自己的那一拜是什么含义?毕竟,当时他们只有三五岁。随着世事变迁和观念的更新,许多特有的仪式早已失去了生存的社会土壤,比如跪拜礼。尤其在“90后”甚至“80后”的既有认知体系中,这些东西应该只存在于热闹的古装剧之中。

  有网站曾就“学生跪拜老师”进行过调查,高达78.3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跪”,而认为“老师就如父母,应该跪”的只占15.8%。

  以尊重传统的名义教育学生行跪拜礼,其实就是在向学生灌输一种尊卑有序的不平等观念。在传统礼仪中,不仅学生要跪拜老师,百姓还要跪拜官员,不知道这些繁文缛节是否都要假借传统的名义一并复活?传统观念曾经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现代教育则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和民主关系,也更加呵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如今,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已经涌现出大批“80后”,他们青春、活泼、富有朝气,同时还带着一颗平等、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在一些学校,学生们会给自己的“80后”老师起绰号,称他们为大哥哥、大姐姐,毕业时,这些“哥哥姐姐老师”甚至会向行将毕业的“弟弟妹妹学生”鞠躬,惹得学生们哭红眼睛。难道说,这样的离别体现不出学生对老师的爱与感恩?或许,教育就应该用这样的身体力行传递现代社会观念,而不是对陈旧的形式心存眷恋。

  曾经三跪九叩的封建社会结束了这么久,竟然还有教书育人者热衷于跪拜礼,不能不令人惊讶。对所有的老师来说,接受学生的跪拜,不应该是一种骄傲,而应该是一种难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