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清华大学将联合新浪教育频道发布2010年招生政策并指导考生估分填报志愿,同时发布百年校庆相关事宜,届时新浪教育将进行网上直播。以下为清华讲堂:感受学科魅力第三场的文字实录,演讲人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民老师。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您现在关注到由清华大学和新浪教育联合推出清华讲堂,感受学科魅力的节目。和大家共同关注的学科是法学学科,为大家请到的是嘉宾是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民老师。
王振民:大家好。
主持人:去年我们也在演播室当中跟大家聊过关于法学相关的一些话题。今年我们要继续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这次上节目之前,有很多同学想问,什么是法学?法学是将会学什么的学科?或者说学一些怎样的课程?首先先给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王振民:各位网友大家好。法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一开始就三个专业,神学、医学、法学。医学是解决人身体的毛病,神学是解决人的精神问题的,法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疾病、问题。
法学学科历史非常悠久,学的课程包括社会生活当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有关法的问题。比方说,我们要开设民法,民法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交易,房产买卖当中的法律问题,合同问题、债的问题、侵权的问题。这些就是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法律上的事情。还学刑法,就是一个行为如果触犯了刑法要受到什么样的制裁,还学商学,就是公司之间学的业务。还有要学国家有关的法律,你申请营业执照、开办一个工作,工商局或者是有关部门不批准,你要打行政诉讼,我们有专门的行政诉讼法。还有国家的法,国家主席怎么产生的,国务院总理职务从哪里来?政府是人民建立的,政府的权力有多大,我们要用法律给政府发一个营业执照,你要研究政府的法,政府也要研究法律。
当然还有一些国与国之间的法律纠纷,我们要开一些国际法,国际贸易、国际诉讼。还有一些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纠纷,可能要打官司。法律是整个社会运行的规则,这种运行规则有国别性,中国有中国的法律是在中国适用的,解决中国发展过程当中的规范问题。国与国之间也有国际法律,这是由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讨论制定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基本上社会生活只有很小的一些领域是法律不管的。比方说涉及到一些婚姻、恋爱问题,但是婚姻是法律管得,有《婚姻法》,人的感情问题是法律不管的,还有一些道德问题,法律是触及不到的,除了很小的领域,基本上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
主持人:目前我国法律的状况是怎么样的?特别是高等院校,他们在设置一些法律专业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王振民:现在在全国的高校当中,全国大概有1、2千所大学,设立法律专业有680多所大学。法律专业的设置特点不一样,今天跟大家讲的法律,法学是狭义的法律,如果说广义的就更多了,就不止这600多家。狭义的法学就是指法律,广义的法学指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都是授法学的学位,法学是一个大学科,大的学科门类,法学下面还分很多其他的专业,只有法律是传统的,通常讲的法学指的就是法律学,大家在报考的时候,如果是法律学,肯定上面写法学,社会学就是写社会学,不会写法学,国际政治就是国际政治,报考法律的时候就是法学就行了。
主持人:全国有那么多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清华大学的法学院在这些高校当中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包括办学的历史、经验,跟大家介绍一下?
王振民:清华大学法学院历史追溯到清华大学成立之初,大家知道明年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整整走过100年的历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在退位之前成立了清华学堂,一直到今天,旧中国从晚清末年开始,我们国家的内忧外患不断,的问题我们老是被人欺负,侵略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要谈判,要签订一个条约,我们把它叫做卖国条约,割地赔款,当时的清政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人懂法律,经常被外国人欺骗。国际法是西方制定的,后来慢慢引进到中国的,没有人懂外语,没有人懂法律,清华大学成立之初就将各省的学生选派到清华学习,当时选派一些出去读法律去,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1909年清华第一批留学预备学生,到1909年正式成立,有100多位学生到国外去读法律的,这些人回国之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都是清华的校友,有的在清华读了8年书到国外去读法律的。审判日本战犯的中国的检察官(裘劭恒)都是早期派到国外读法律的。还有民国政府海关总署署长张福运是第一个进入哈佛法学院读书的。
1929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法学院,1952年被并到其他的学院。当时的法学院法学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学系,培养了很多的人才。从1952年到1995年,这期间清华没有法学院,但是清华其他院系毕业生,毕业以后从事法律工作的,检察院的院长贾春旺。1995年我们恢复重建了法学院,当时都有很多报道,清华大学复建法律学科,都非常的重视,有很多领导来出席,表现了对法律学科的重视,这是简短的历史。
今年是法学院复建15年,我们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从一开始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不想重复其他大学的法学院,就是说清华如果办一个法学院仅仅是模仿别的大学,复制一个法学院,意义不大,清华大学扩招一些学生就可以了,不需要浪费这个资源。我们想看一看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缺少哪方面的人才,我们就设定目标,就填补国家法制的空白。我们研究的结果,我们国家缺少复合型的人才,学法律还要懂其他专业知识,这方面的人才是比较缺的,清华这方面恰恰是非常有优势,理工科专业非常好。现在很多法律问题涉及到高科技方面的法律问题,比方说涉及到环境保护,你要是不懂环境科学,怎么去用法律来治理污染,给企业施加法律的约束呢。像建筑法律问题、互联网上的侵犯、互联网上的拍卖成立不成立,互联网上的隐私保护,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网络方面是非常强。在清华大学办一个法学院,我们要利用清华的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的本科生要求要学一点其他专业知识,这是必需的。
还有一个特点,我们发现国家缺少外向型的法律人才。我们这些大学法学院培养的人才都是内战型的,在国内从事法律业务,代表公司、企业、个人、政府从事这些法律业务,去打官司。但是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深,中国跟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了,这方面产生的大量的法律问题,没有多少法律工作者能够解决。有人统计说全国现在十几万律师,就1千人左右是可以用外文来处理法律业务的,就是说可以在国际上打官司的。这两年情况是尤其突出,每天看到报纸,关于中国产品的诉讼,在WTO里面,中国的案子是最多的,但你发现,我们的企业、政府在出庭的时候,我们的代表律师都是洋人,都是重金请洋人来代表。作为中国的法律教育工作者是觉得很没面子,我们培养不出这样的代表我们的企业,代表我们的政府到国际上去从事诉讼业务的高端法律人才。一开始我们的定性就是要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如果要说特点的话,这也是我们跟其他大学,我们希望有所区别的。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学法律同学的国际化问题,我们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包括刚才谈到了要学相关学科。清华大学的同学在上学过程当中,这些课程是怎样去实现的?我们要规定学分,必须要学一点建筑、社会或者其他的?英语是不是也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去赚取学分?
王振民:从规定上讲,我们要求法学院的学生必须要学一门理工科的课程,清华大学文科都有这样的要求,这也是老清华的传统。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同时选修两个,双学位。比如说你今年考入法学院,你想学经济、文学,或者学一门外语,同时读两个学位,毕业的时候拿两个本科学位,这就是复合型,没问题。
即便你不愿意再拿一个学位,那你可以除了那一门必修的,我们要求你必须要学一门其他院系的课之外,你还可以选修很多外系的课,完全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他愿意学建筑学院的、经管、人文学院的等等都可以。
这十几年下来我们感觉效果非常好。从学生的外语方面的训练来讲,我们有一般部分课程是双语。还有一些我们直接有外教,长期任教的外国教授,直接用英文来讲课,尤其涉及到外国法,我们直接请外教来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出国交流,在国外一个大学读半年,做交流生,学分是清华大学承认的,当然这都是我们签了合作协议的这些大学。还有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出去半年,我们跟牛津大学有合作,每年暑期有6个星期,由牛津大学的教授来讲课。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安排就是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活动。比方说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国际的模拟法庭比赛,还有国际的模拟仲裁的比赛。到目前为止,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是中国法学院在维也纳国际贸易仲裁比赛当中的成绩。学生参加一次这样的比赛,之前要准备半年,要看好多好多的外语材料,老师指导,专门有教授来当教练。这些活动我觉得对他们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还有一点,我们支持学生做很多很多的学术研究,像这本刊物《TsinghuaChina Law Review》这是中国第一本全英文的介绍中国法律的刊物,这本刊物完全由我们法学院的学生来组织编辑,而且要达到在国外一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标准。这是在美国出版的,美国的出版公司是出版像《哈佛法律评论》主要法律评论的刊物,必须达到人家的标准才能出版。这些全是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一起来编辑。这里面从主编到编辑全是学生,没有一个老师。我们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年在哈佛念书的时候,做过哈佛法律评论的主编,能当过哈佛法律评论的编辑,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好学生最重要的标志。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所有的机构、所有的公司,一看当过这个编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在国外关于中国法律,由中国的大学法学院编的只有这一本刊物,西方主要的大学法学院都有我们这本刊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这种活动各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每年争取编辑,他们要面试,报名很激烈。每一期大概有20多个学生来做,一年出两期,非常不容易。一个中国大学的学生,英文要下很大的工夫去学。
经过清华几年的训练下来,参加我们的课程,包括国际的这些比赛,还有校内的听课,我们相信他是可以成为一个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
主持人:王老师,很多人会觉得,学法学相关的专业,本科阶段学不到实质的内容,只有到研究生、博士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成果,也会有很多学生认为像理工科的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会有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但是法学你觉得已经有些地方非常的健全了,我们可以发展的空间究竟有多大?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研究又能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对社会大众,或者是某些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贡献呢?
王振民:法学是既具有理论性,也是适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你到图书馆看看法学理论流派非常多,因为它是非常古老的一门学问。但是法学又不是纯粹理论性的,要解决社会问题的。就像医生一样,不能说我只懂医学理论,不能给人看病,法学要解决一个一个的法律问题。比方说公司之间,可能有很大的纠纷。像我们的公司在国外遇到的,有些诉讼可能是涉及到很多很多亿,甚至是上百亿的,像对我们的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可能是几百亿大的诉讼。这些问题你要提出一个解决办法。
我经常跟同学讲,我们学法律,我们是解决人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人家才来找律师,如果人家能自己解决,人家就不找你了。人家不能解决,要我们去帮人家解决,不管是打官司,你当检察官、企业法律顾问,或者是政府的法律顾问。你不仅要有法律知识,而且你的综合素质一定要比别人强,这样法官的判决人家才信服,如果你的知识不如人家,人家怎么信服你。
我感觉,作为法学的本科生,有两个任务,第一是打基础,任何知识对法学本科生都不是多余的,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他们要学文史哲,你要懂一些理工科的知识,还有你外语要好,这些都是基础。
还有一个,我们对学生进行非常严格的综合素质的训练,我们要求你要会讲话,律师是要会讲话的。天天工作就是要讲话的,现在很多人天天上网,在网络上沟通,说话的机会少。所以我们很多这种讨论课,逼着他必须要讲。还有现在大家都不会手写了,但是我们很多考试都是书面考试,要求学生做作业要手写,要训练你的书法。这些都是基础,都是要打好基础的。我们的毕业生,不仅是能说会道,而且要能写出非常漂亮的文章,起草很漂亮的合同,从形式到内容都要非常好。所以我觉得,本科生阶段基础要打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还有一个要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这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怎么样才能培养法律意识呢?让学生接触实际,如果他不接触实际,光看书的话,法律问题是什么呢?如果仅仅是看一个案例,书本上的案例,他没有去接触实际,没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还安排了很多大量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到假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接触中国社会生活当中,每天发生的活生生的法律案例,让他们提出解决办法。还有一些很高端的,有些送到国际组织,到国际法庭给法官当助理,参与一个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能不能给法律提出一个好的主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发展当中,经济越发达,矛盾越多,冲突也越多,问题也越多。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机制,法律机制一定要跟得上,否则这些矛盾就没办法解决,就会酿成社会重大的问题。
我们从本科生阶段,我自己感觉,就是要打好专业基础,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提高。还有一个通过学习法律的课程,院里面安排的社会实践,无论是国内、国外,让他们对法律问题有所了解,有这种感觉,知道怎么来分析这些问题,怎么提出一个解决办法。你想你作为一个大企业的首席法律顾问,你这个企业发生的重大的问题、纠纷必须要提出解决办法的。很多大企业首席法律顾问,一定是企业的最少是副总裁,或者是高级副总裁。理工科能有很多实践,拿出一个成果,我们这个成果,能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还有成果就是说你可以写一写学术研究文章,进行理论上的,如果他的兴趣是将来成为一个法学家,从事法学的研究、教学,我们专门有经费,资助本科生从事自主研究,你选一个课题,我上学第一节课会问同学们,你觉得当今社会,当今人类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你觉得问题是什么,让每一个同学谈一谈。然后你说解决办法是什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那好,你可以写一个研究提纲,院里面给你钱,你去做一个科学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我的方案是什么。我们有些学生就是做自主研究,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获得过一等奖,学术方面也非常好。
主持人:曾几何时,有一些不太了解法学的人认为,想学好法学,把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背过,通过司法考试之后,就成为优秀的法律工作者。看来完全不是这样子,还需要接触社会和接触社会发生什么,才能用法律武装自己,而是单纯是仅仅背书就可以了。
大家都会担心一个问题,学了法律之后,就业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学法律只能当律师,这个误区,您给我们解答一下?
王振民:学法律的出路非常广。法律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无论做律师、检察官、法官。很多案件出问题,是他们没学过律师,现在不行了,所有的国家都有法律职业资格,你要通过这个资格考试,取得这个资格,才能上岗,做法律工作,你学到这个法律,法律的本质专业,本行的事情,做律师,法官、检察官、企业法律顾问、政府法律顾问,这些专业是我们垄断的。其他专业你不可能来做的。这是名正言顺的,我们毕业进入这些领域。
另外一个非常大的领域,就这个领域本身,现在已经是面非常广了,国资委要求,所有的大企业必须要有一个法律部门,你这个企业,你不懂法律,包括政府机关,如果没有一个法律部门,一个企业没有法律部门,等于说他不懂操作规则就开车了,确实是很危险的。各行各业都有法律问题,中央的这些部委,包括大的社会团体,哪一个社会团体不遇到法律问题。你想不遇到法律问题都很难。
一个人从出生到过世以后都可能有法律问题,比如像鲁迅的版权问题。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有规则,动物社会是没规则的,人类社会是有规则的,否则就乱套了。你即便就做法律本身,我们现在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这已经是方方面面,可以说涵盖社会生活的,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我学法律不做法律行不行,也是没有问题的。法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做政府公务员。最近我们到东京大学去访问,东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日本的高级文官基本上是那儿毕业的,在日本好像形成一种传统了,我们国家这种趋势不明显,但是在很多发达国家,日本已经是这样了,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法律出身去从政的,在西方国家,你要从政,进入大学读什么专业,读法律,不是说读别的专业。举一个例子,美国从华盛顿第一任总统到现在奥巴马44任总统,30任总统是学法律的,达到70%,副总统从建国到现在,历任加起来是76%,专门有一篇文章说过。国务卿从建国到现在,美国的国务卿一共有65位,法律专业出身达到78%。当然部长那就很多了,最近刚在中国访问的希拉里·克林顿是学法律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也是学法律的,是中国人。州长、议员更是超过一半,最多三分之二是学法律出身的,学法律出身不一定一辈子做律师、检察官、法官。我们以前说政法,法律是跟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的毕业生也是一样,我们的毕业生做法律的,大概占三分之一,另外一部分考了公务员,进入党政机关,还有一部分进入企业,尤其是进入国际组织这些机构。我们的培养目标也不是说你将来限定了,一定是做法律的。
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学法律的出身,也有很多去从事商业。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统计,他们非常自豪的一个数字,美国的总统多少是他们那儿毕业的,还有美国法院9名大法官,现在大概是6位是他们法学院毕业的。他们还有一个统计数字,世界500强企业的CEO,毕业的学校第一名是学工商的,哈佛商业学院,第二名就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也就是说,它的法学院毕业生,当一个大公司的领导位置,为什么学法律的人容易从政,国家的管理是规则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宪法、行政法就是治国的规范,你不懂规范就很成问题了。一个企业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是一个规则问题,大企业的老板,不需要考虑业务问题,业务问题由专门的学工商管理的去管,他就要考虑企业王国的治理,他学法律出身也有很大的优点。
我对我们的同学说,我们学法律要开阔思路,一方面我们会有一批人就是做法律,成为非常优秀的、顶尖的法律专家,还有一批人从政,如果有人愿意去进入大企业,我们也是非常鼓励的。出路是非常广的,今年4月26号,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清华法学院的毕业生届届抢手,网上有一些统计,清华法学院毕业生都干什么。像昨天我们进行研究生论文答辩,我那一组是20个学生,每一个人答辩完我都问工作定了没有?只有一个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也是已经有方向了。本科生更是没问题了,最近我们有一个学校的领导打电话,本科生今年还有没有没找到工作的?有一个很好的公司要我们法学的一个毕业生。我就去了解一下情况,结果这个情况非常让他失望,我们只有一个本科生还在犹豫,人家已经有几个选择,其他的全部都已经确定了。就业的单位什么方面都是非常好。
主持人:特别是高三的同学们,现在都全力以赴在学习,他们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我们刚才对我们这个学科做了简单的介绍,更多的学生要走到校园里面读书才能感觉到法学的魅力。我听到您的讲话,您会不断跟同学沟通,这个问题大家很关心,大师究竟会不会从事本科生的教学?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我们学院的情况是怎样的?
王振民:首先我给大家介绍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师资。现在全职老师55位,这些老师在国外一流大学学习过的,当然学习过我们有一个定义,要一年以上的,也包括取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算起来我们达到83%,就是说83%的法学院的老师从讲师、副教授、教授是在国外学习过的,这个比例是全国法学院的。大家可以到网上看一看。
这些老师还有一个特点,他是在这个领域,在国内甚至有些在国际上非常知名的,非常权威的专家,我们有不少教授担任这些本学科的的学会的会长、副会长。还有很多是从其他大学,包括国内外的大学来到清华的。去年我们从美国引进了一个冯象教授,以清华的老校友梅汝敖命名的法学院讲座教授,他也是学贯中西,一个大家。他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国际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首先他原来是学过文学,文学的功底非常好。他获得哈佛大学古典英国文学博士,北大是硕士,对西方的文学、语言非常的精通,又到哈佛大学法学院读法学博士,跨文学、文化与法律。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语言十分的精通,精通十多种语言,像希伯来文、拉丁文等很多的语言。这种大师1949年以前有,现在像这样的老师非常少了。
我们的师资队伍,我们敢说是国内的之一,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国际化。除了这55位全职老师,每年有4、5位外教,还有一些兼职教授。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你们有很多很好的教授,我们作为本科生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在清华这个问题并不存在,我们要求所有的教授,不管是多么的教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的。还有一个规定,就是所有的本科生一入学,都有导师,导师是采取随机排的,我们要求是一个老师不管是教授、副教授,每一个老师要带1—2个本科生,很多带博士、硕士,不带本科生,学生根本见不到。我们是不一样,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师必须带1—2个,院里面统一排,排到谁是谁。有的学生很幸运,碰到冯象教授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还有很多知名的教授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对本科生是最需要关怀的。现在很多大学搞新校区,把本科生放在新校区,荒郊野外,老师上完课就走,学生见不到老师,但是在清华我们是把本科生作为最关键的一部分去培养,像幼苗一样,要被保护的,你反而扔到荒郊野外去,而清华不是的。我本人非常欣赏学校的这种安排,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主持人:我们学校是不是本科的同学也可以跟研究生同学沟通,也可以跟博士生同学沟通?
王振民:有的。我们本科生的导师制,比方说我自己带有博士生、研究生,我们老师经常请学生吃饭,吃饭过程当中也是一种交流,很多时候就是在吃饭当中学习的,我就一定要把本科生叫上的,因为本科生没几个,一年带1—2个,4年下来大不了就8个,现在很多大学招的研究生比这个多多了。我们现在的老师们基本上都有这种习惯,做课题让博士生、硕士生参加,本科生也参加,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主持人:听到您的介绍,给我的一种感觉,本科生比研究生要少?
王振民:你说对了。为什么本科生我们当成宝贝,清华本科生一个是招生量少,又是全国的学生,这两年学校给我们扩大了名额,我们现在能招到90人的样子,当然还有一些,我刚才没有介绍,我们国际化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本科生,去年招了87个,我们还有16个外国学生,就是说外国学生的比例超过15%。你在清华班里头,看到很多国家来的,去年我们统计法学院全院的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来自于全国26个省,30多个国家,就是非常国际化了。在清华法学院的氛围里头,学生本身是国际化,老师也是国际化。我们本科生这一年加上外国学生是100多,因为这两年有法律专业硕士,一年招200多一点,传统的法学硕士,还有几十个。博士生每年有几十个,加起来研究生比本科生要多。老师们都是争着来带本科。
主持人:我们学校法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是属于非常精致的教育方式,不是一下子一大片。
王振民:对。
主持人:刚才我们介绍的那些,是不是相当于在本科生启动了国际型法律人才项目,可以这么理解吗?
王振民:我们对所有的本科生,不仅仅是国际班的学生,所有的本科生都是有导师的,我们叫全员、全过程培养。每一个学生进到清华大学,我们要保证他来的时候是全国的学生,出去的时候是全国的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人家来的是全国的高中生,走的时候变成二流三流的法学院的毕业生,那就不行了。我们不是仅仅对一些学生,我们对所有的学生。
当然在这些学生当中,毕竟大家的情况、想法不一样,我们从今年开始,我们正式启动了国际型法律人才培训项目,这个也是教育部进行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试点。我们取得了试点的权利,是07年启动的,07年之前,我们没有单独把它编成一个班,今年就让去年入学的本科生,学了一年之后,最近刚刚完成筛选,大家报名,我们有面试,参加面试的老师非常满意,有一个非常傲的老师,他的英文据说比外国人的都好,他面试下来,他没想到清华刚入学的本科生英文到这种程度,他就说学生非常好。说实在话,我们开这个国际班,一个是培养的模式,这种想法,还有一个我们有关的部门,他们特别希望,能不能专门一年搞20个学生,从本科生开始。不能就研究生,从本科生开始,培养了将来毕业就是到国际层面搞法律业务的,包括外交、外贸,真正能够捍卫国家利益的。这些方面能不能做一些事?我们好几个部门,教育部是我们的主管,咱们的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官员,尤其在商务部,包括在世界贸易组织里面,他们天天面对这些问题,就是苦于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人才不够,清华的学生好,能不能挑那么一些一起来培养。所以我们课程设计,除了完成法学本科要求的课程之外,我们还加了一些课程,加了一些培养的环节。我们要组织所有的国际班学生必须要出国最少半年以上。还要到有关的国际机构、国际律师事务所要有实习,像这些学生可能在读研究生,从本科到研究生培养下来,基本上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送出去用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主持人:我们的学生要视野有视野,要理论有理论。
刚才谈到导师制,很多人很新鲜,高中的时候就是班主任制,导师制会不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方面,让导师更加了解你,让你了解导师在研究什么,将来在毕业的时候,会更加的便利?
王振民:我们也有班主任,有辅导员,在此之外,我们又安排了导师。导师的任务除了专业学习给予指导之外,我们提出是全方位的培养学生,这个学生思想有什么问题,包括对专业之外的,我们也发现,刚入学的学生,专业上提不出太多的东西,但是他有很多其他的问题,这也是导师的任务。现在大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导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真正要培育,培育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有一个国际法的教授,他的学生首先要学会什么?去学香水,要参加很多国际场合,这个东西也是很重要的,怎么穿衣服,各方面来训练这个学生,我们是解决人家解决不了的法律问题,你解决人与人之间发生的问题,一定要各方面让人感觉,这个人是值得信赖的,值得去尊敬的。我们导师的任务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甚至传授知识是放在后面的。当然他将来在考研究生,如果跟这个导师接触多了,很熟悉了,是可以的。还有,我是研究宪法的,不想考宪法研究,我想考民法的,当然可以的。我们是培养你综合素质的。
主持人:同学们应该非常深刻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虽然有时候对你要求严格一点,是完全为了了你好,包括像礼仪、着穿,都是为了你步入工作岗位给人家留下这个人很专业的感觉,都是相互理解的过程。
王振民:对。
主持人:我们节目要接近尾声了,最后有没有要叮嘱大家的?或者对即将要选报专业的同学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给大家做一个小结?
王振民: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介绍一下法学专业,尤其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基础情况。我本人本科、硕士、博士都是读法律的,后来到香港、国外去留学。我原来也不是说要读法律的,后来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读了法律,但是我读了法律之后,我感觉到法学专业对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民族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搞经济建设,对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今年GDP总量将超过日本变成世界第二。但是我看了一些历史的统计,中国的经济总量在过去2000多年,相当长的时间一直是世界第一。我们最富的时候,宋朝甚至超过世界GDP的一半,我们国家之后为什么吃败仗,甲午战争的时候,我们是日本GDP的9倍,为什么我们还会吃败仗,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制立学,除了教育立国,更重要的是法制立国。美国这个国家到现在221年的时间,是怎么立起来的?那些人在治理这个国家,就是这帮搞法律的人让这个国家发达起来了。我们这些私营的企业,这一代干得非常好,“富二代”就没有兴趣。就要走法制化的道路,国家要走、企业要走,这些才能永远持续下去。学法律,我一直告诉我们的学生,要带着一种责任感,带着理想去学法律,要成为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想主义者。或者说能够有理想的实干家。
我非常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投考清华大学法学院,期待今年9月份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见到大家。
主持人:谢谢今年王老师来到演播室跟大家交流,同时感谢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清华法学院院长王振民解读法学学科及就业前景
浏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