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录缺的标准是“真才实学”

浏览 5

最近网上炒得很热的人物是一名叫“孙见坤”的陕西高中应届毕业生,他因有耀眼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而被誉为难得一见的“国学小天才”。炒得最热的事件是八名复旦教授写联名信要求学校破格招录此人,而陕西省招办拒绝为其投档,被广大媒体呼之为“国学天才惨遭制度扼杀”,闻风者无不痛心疾首。

随着新闻报道《八个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一文的广泛传播,国人将矛头直指中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和招录制度,大叹中国现今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大师,招录制度都被地方招办以“分数线”为名卡死,制度僵死,大学难有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当前的高考(论坛)教育体制也被大多数国人引为诟病,唏嘘感叹“千里马常骈死于槽枥之间”。

孙见坤此人,观其文确有一定的国学素养,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已属难能可贵,可算“专才”。复旦是否该对其破格录取,我不予置评。我想说的是,“破格录取”政策作为教育制度的一个可靠有效的基本补充,是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这点无庸置疑。问题在于“破格”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的标准是“真才实学”。

何谓“真才实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有真正的才华、实在的学问,还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不是无才装有才,无德装有德,装腔作势弄虚作假欺世盗名。那么真才实学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大凡有真才实学的,必有高出众人的某方面专长,必能在某方面有所建树,这就是标准。至于具体标准,可以罗列出若干条,这是专家们的事,我不便展开。在“高考招生”层面,破格录取的标准就该是真才实学,只要确有真才实学,就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不应是行政干预和分数线。凭借“真才实学”被破格录取的考生也能服众,不存在对其他考生不公平的问题。

现在,网上对孙见坤的质疑重重,焦点主要集中在他的“国学天才”称谓和国学水平上。腾讯还开辟专题对其进行讨论,观点多偏向质疑;还有一些所谓的“名家”“专家”如“打假英雄”方舟子、“非洲问题专家”陶短房一类,明明不内行也专门出来“指点迷津”,揭发孙见坤抄袭、瞎写、没水准云云,大有要一棒子打死这个有国学专长的高中毕业生之势。我想说这些人对孙要求太苛刻了,人家毕竟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能这么有才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试问,当初你们这些“专家”是何水平?

中国高考制度的僵死已是众矢之的,培养不出大师、破格招录不了特长生,是预料之中的。民国时期大学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正确的,为中国培养了不少像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这样的大师;反观当今教育制度、招录制度,这样的“伯乐识千里马,使千里马免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好事恐难再有了。教育改革似乎已迫在眉睫。

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切勿太过苛刻,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就可。“千里马”往往都不是全能的,能日跑千里就是好马,就像“猫不分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一样。社会需要的也正是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千里马常有,伯乐也该常有,为千里马营造一个能服众的“破格录取”渠道才不会误杀千里马。(作者 连重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