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自主招生三权分立 国学天才难题有望破解

浏览 4

招办主任解密“权力划分”明细

  记者 林颖颖

  晨报讯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有若干个改革试点,复旦大学是全国高校当中一个试点大学内部治理的高校。复旦校方昨天透露,所谓内部治理的核心,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如何划分的问题,在复旦举行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新闻发布会上,复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透露,复旦自主招生的“权力划分”,可以概括为“三权分立”。

  丁光宏解释说,所谓“三权分立”,是指招收过程中的行政权、学术权和监督权,“这在复旦的自主招生过程当中完全分立和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即招收最适合复旦大学培养的优秀学生、造就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领袖人物。”

  以“博雅杯”的整个评审过程为例。“比如说行政权,行政权在‘博雅杯’的评审过程当中是归属于复旦大学招生委员会和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行政权主要是用来执行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招生政策,制定招生计划以及录取方案,包括“博雅杯”的优惠政策以及最后发过去录取通知书,这些权力也归属于招办。”

  学术权归属教授和专家,“复旦的招办不能干预教授对学生的学术判断,教授对学生的学术判断是独立的,这个学生的文章好坏,在面试过程当中对学术问题观点的阐述正确与否,这些问题都是由教授集体来判断,当然,我们不是依赖某一个教授,而是一个集体判断,这个过程中的行政权力是不能干涉的。同样,教授也只能对这名学生的学术水平进行判断,至于这名同学能不能享受自主招生政策,教授也没有权力干涉,也就是说,怎么样录取,这个权力不在教授”。

  监督权则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校内来说,复旦的监督权是归中共复旦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以‘博雅杯’章程在发布的时候,我们专门把纪委监督部门的电话也放到上面,大家在比赛、获奖或者录取过程中,如果有任何认为不公平或者认为有什么问题的,都可向纪委进行举报,他们是完全独立的”。此外,还有一个监督机制,就是在各个省市的考试院或者省招办,他们有权力对考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监督。

  丁光宏表示,这样一个“三权分立”的状态,一方面促进学校自主招生公平公正地往前走,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和问题,可以通过协调,不断改进。

  复旦自主招生“博雅杯”启动,比赛注意事项新添教育部文件

  明确对“特优生”可自定高考成绩要求 “孙见坤难题”明年有望破解

  记者 林颖颖

  晨报讯 明年复旦如若再遇“孙见坤”,痛失人才的尴尬可能得以解决。今年夏天,陕西“国学小天才”孙见坤因为与一本线6分之差,与复旦失之交臂,让复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备受关注。昨天,复旦招办宣布启动2011年“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参赛注意事项中新添“有关政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16号文件执行”,明确对于特别优秀的考生,有条件的高校可自行确定高考成绩要求。这或许意味明年的“博雅杯”中,其他的“孙见坤”,可能从此走上接近国学的“终南捷径”。

  作为复旦每年自主招生的揭幕战,2011年“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将于今年10月1日到10月30日接受征文的网上提交,启动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对此,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解释说,网上提交的时段中,有两个比较长的假期,中秋节和“十一”长假,可以修改和网上提交,时间上比较充裕。按照征文要求,参赛者可自行选择一本人文类经典著作,既可针对全书,亦可针对某些篇章独立完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获奖者均可享受复旦大学资助选拔录取政策。

  丁光宏表示,“博雅杯”是为了培养中国未来的一批国学大师。按照以往复旦“博雅杯”的规定,获奖者必须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一本线方可得到录取规则,于是,就出现了今年暑假中一则广受热议之事:2010年博雅杯一等奖获奖选手,陕西高三学生孙见坤因为与一本线相差6分,当地招办拒绝投档到复旦,转投二本的山西大学法学系。

  对此,复旦在2011年“博雅杯”招生规则中似乎给出了更多回旋余地。记者发现,举办6年来,本届复旦“博雅杯”首次在注意事项中新添了“有关政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教学厅(2008)16号文件执行”一项。而该文件中的招生程序及要求中第9条明确指出:“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三年的‘985工程’的高校,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或在试点高校组织的测试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可自行确定对上述考生高考成绩的要求,并与其他入选考生名单及相应录取要求一并报送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和我部(高校学生司)备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