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会取代高考

浏览 7

本报讯 (记者苏军)市教委决定建立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这项考试对学生究竟有些什么影响呢?

具备毕业考试功能

市教委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毕业考试的功能,作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是否达标的标准,考试成绩一般以卷面成绩60分为合格线。在试行阶段,试题难度系数若不稳定,则合格线可以适当调整。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成绩将替代现有相关科目的毕业考试。缺考学生可申请参加下一年相应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或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相应科目的毕业考试。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相应科目的毕业考试。学校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分别准予学生毕业、结业或肄业。

“合格”成绩再分四等第

由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兼顾各类高校招生的要求,水平考试“合格”的成绩再分为A、B、C、D等四个等第,A等约占20%,B等约占30%,C等约占25%,其余为D等。

市教委对这项考试的招生录取作用细分为:

——本市“深化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验”的高等院校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直接安排进入自主选拔录取的面试环节,免去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入门资格考试,为高校探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自主测试选拔相结合的多元录取办法创造条件。

——本市实施“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直接录取,免去部分学生参加统一高考(论坛)。本市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将进一步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逐步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本市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也可逐步探索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自主推荐进入高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与高考性质、参照标准不同

市教委明确,虽然学业考全面实施后,可作为部分高校招生的依据,但它不会取代统一高考。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性质不同、参照标准不同、考试结果使用目的不同。前者是水平性考试,目的是检验高中阶段有关学科的学业目标是否实现;而后者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的选拔要求。

两种考试虽然有诸多不同,但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依据可以互补,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二者的有效结合,将有利于在高中教育普及后,逐步建立和推进分层次、多样化的高校选拔录取机制,满足日趋多元的高等教育入学需求。

为什么开考10门学科

本市普通高中开设的基础型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艺术、体育与健身、科学与社会等。由于科学学科、社会学科目前仅在二期课改试验研究基地学校开设,因此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行阶段,这两门学科暂不作为考试科目。

此外,艺术、体育与健身课程一般不采用统一笔试的学业评价方式,因此也不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这两类课程的学业评价由学校以《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为基础,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