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后闷闷不乐,每晚都要强迫自己将考题想上几遍…
她,高考后疯狂玩乐,昼夜颠倒竟然连续一周无法安然入睡…
近日,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的考生明显增多。高考结束后到进入大学前这一阶段,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学专家称其为“后高考真空期”。据不完全估算,一半考生在“真空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案例一:焦虑型
高考失利 他出现抑郁症状
华西心理卫生中心,18岁的张辉国(化名)和父亲坐在候诊椅上。“爸爸,我想了想,觉得我外语的答题卡填错了。”“哦,那一会你和医生好好说,莫再发脾气。”
张辉国是个理科生,就读于温江的一所学校。今年高考他的成绩很不好,只有381分。他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里吃不下饭,每晚都要强迫自己把考题想几遍。
看着儿子进入咨询室,张父才敢打开话匣子:“孩子原本觉得自己完全能考上本科。得知成绩那天,他大哭一场,之后人变得怪得很,我们说他几句,他就冲我们发脾气,在房间里把书都撕了。”
咨询室内,张辉国一直低着头说话,提起考试后印象最深的事:“考外语的时候,我们考室有个女孩的答题卡没有涂完,考试时间就到了。出考场后我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当时妈妈问我涂完没,我说涂完了。可后来才觉得自己的答题卡填错了,只要有一道题没有填对位置,其他答案都会错位。”
心理咨询师和张辉国做了一个游戏。房间的地上摆了很多障碍物;张辉国要将眼睛蒙上,根据父亲的提示,绕过这些障碍物,到达房间的另一端。
“前面有一个皮球,你往左边走一步,再向前走……”在父亲的提示下,张辉国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几分钟后,张辉国到达了房间的另一端,拿下眼罩时,松了一口气。
心理咨询师周燕对张辉国说:“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坎坷坷,有的很危险,有的能避开,而有的必须逾越。就好像通过这些障碍物,你可以绕过它,也可以踢倒它……”
专家建议: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高考失利后,考生出现失落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过,失落的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人把高考当成了自己的目标,而很少有人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高考虽是人生的一场重要考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并不是一个人的出路。
案例二:放纵型
考分比预期的高了十多分,按理说心里的石头该落地了。刘女士苦着脸来求助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医生邱昌建:他的儿子高考后整天闷在房间打游戏,两眼对着电脑,手不离鼠标。好不容易,她把儿子劝说去和同学出去玩,儿子却又几天几夜不回家,说是和大家一起看世界杯。“听说他高考考得好,亲戚朋友给了他近3000块钱,不到20天就花光了!”最近,挂着黑眼圈的儿子终于回到了家,“我闻到他身上还有烟酒味!”晚上,儿子依旧整夜整夜地打游戏;白天,就赖在沙发上喊累,喊他去睡觉他就说睡不着,做父母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据邱医生介绍,还有一个女孩,高考后疯狂玩乐,昼夜颠倒,竟连续一周无法安睡。
专家建议:高考就像长跑,不能跑完了就立刻坐在地上。考前的饮食和睡眠一般都比较规律,狂欢降临,人体生物钟变化剧烈甚至完全颠倒,这种逆转对考生们的身心都有着巨大的伤害。考生应注重精神调节的“积极休息”才是良方。
案例三:茫然型
高考过后,小美(化名)反而觉得自己更累了。一开始,她美美地睡了几天,过后她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过了二本分数线,是意料之中的事,小美一家人并没有欢欣鼓舞,这个“中不溜秋”的成绩填什么志愿好呢?好学校想填不敢,低一等的又看不上;省内的怕竞争大,省外的不愿去。
家人问小美想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小美都说不知道。她觉得自己茫然极了。成绩出来后,同学几次聚会、家里请了谢师宴。再往后,就是每天无所适从,特别无聊,时常不知所措,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专家建议:家长的焦虑,会直接影响孩子。高考过后,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建议考生可以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可以适度地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音乐等。家长应注意要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安排假期,避免无事可做加剧这种虚无的情绪。
成都商报记者 王蓟
高考结束后 成都部分考生过分焦虑扎堆看心病
浏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