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考生靠捡垃圾读完高中 高考得高分

浏览 7

高考结束以后,葛世彬就每天和父亲上街捡易拉罐、矿泉水瓶、硬纸板和废旧报纸。昨天下午,父子俩扛了整整4麻袋的垃圾回家,他有点不安地问父亲:“到现在,卖垃圾一共卖了多少钱?”父亲回答:“才1100元钱,照这样捡下去,上大学的学费肯定不够,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我再四处找亲戚借借看吧。”葛世彬沉默了。

  葛世彬今年19岁,家住六合区马集镇张湾村,今年高考,他考出了372分的好成绩,比本一录取线高出17分。然而,贫困的家庭无力帮他交学费,他至今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从高一就开始捡垃圾高中学费就是这样捡来的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六合区马集镇张湾村,这个村庄就在宁连高速公路的出口处,由于交通便利,村里的经济发展很快,大部分村民都盖上了气派的洋楼。在洋楼丛中,有一间简陋、低矮的平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平房的外墙没有任何粉刷,保持着红砖堆砌的原貌,这就是葛世彬的家。

  此时,葛世彬和父亲正蹲在屋外的空地上,整理刚刚捡回来的4麻袋垃圾,他们对易拉罐、矿泉水瓶、硬纸板和废旧报纸进行分类。忙完以后,已是下午两点多,葛世彬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是一大早出门捡回来的,中饭还没来得及吃呢,我先去一趟厨房炒两碗饭,我和爸爸都饿了。”

  南京绝大多数农村的农户家里已用上了沼气或煤气灶,葛世彬的家里还烧着大锅土灶,他拿出隔夜的一大碗饭,在锅里倒上油炒热后,又从碗橱里拿出一碟腌辣椒、一碗凉拌黄瓜,和父亲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饭后,葛世彬将整理好的垃圾扛进了自己的卧室。

  记者问他晚上和垃圾睡在一起不觉得恶心吗,他说了一句令人很吃惊的话:“我从高一开始就跟着爸爸捡垃圾了,早就习惯了,以前捡装化肥、尿素的蛇皮袋子回家,经常被呛得一夜都睡不着觉呢。”

  据葛世彬介绍,高中3年,他每个月生活费、购买书本和学习用品的杂费加起来一共只有300元钱,“这些钱都是我和父亲捡垃圾赚来的,每年的寒暑假,我每天都跟着父亲上街捡垃圾,从来不觉得丢人,就怕捡不到值钱的垃圾。”

  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中招报了可以减免学费的学校

  葛世彬的父亲葛正友是一个看起来非常老实、憨厚的农民,今年已经53岁。“除了种田,我捡了一辈子的垃圾,真的没有其他本事。我比较笨,木工活太精细,手艺学不会;想当瓦匠盖房子,哪怕是做小工搬搬砖头、和和水泥,也因为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没有工程队要我,捡垃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穷了一辈子,到头来害了孩子。”说着说着,这个农民汉子的眼睛湿润了。

  记者见葛世彬的母亲不在家中,就关心地问了一遍。提到母亲,葛世彬低下了头,沉默半天才难过地说:“她得了重病,已经4年了,冬天不能着凉,只能窝在被窝里,也不能干活。家里没有钱带她去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病,就这样一直拖着。现在农村有个风俗,没钱看病,就去当义工,希望能积一些德,让自己的病自然好起来。我妈妈在马集镇上的教堂已经当了4年的义工,真希望妈妈的病好起来。”

  葛世彬说,2007年参加中考,本来可以被重点中学六合区高级中学录取,考虑到家境贫寒,发现同处六合区的扬子中学可以为贫困生减免学费,就和扬子中学签了入学协议。“每年850元钱学费,高一全免,高二、高三交一半,主要是考虑家里的困难情况,实在不想让父亲再劳累。”

  热心人都把垃圾留给父子俩初中老师也想办法借钱助他上学

  跟着父亲捡了3年的垃圾,葛世彬在马集镇也渐渐有了名气。在镇上开饭店的、开杂货铺的老板几乎都认识他,也尽量让他们多捡一些易拉罐、矿泉水瓶、硬纸板和废旧报纸之类的垃圾。“除了要回收的啤酒瓶不能扔,易拉罐和矿泉水瓶,还有废旧木纸板随便他们父子俩捡,这个孩子不容易,上高中的时候就靠捡垃圾赚一点生活费,现在还要靠捡垃圾筹上大学的学费,真是太困难了。每天早上,我都把店里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丢在门口让他们父子俩捡,如果丢到垃圾箱里,还真担心被其他拾破烂的人捡到。”见记者来采访葛世彬,在集镇上开小菜馆的老板刘先生这样说道。

  六合区马集镇张湾村的村支书李为民告诉记者:“葛世彬家属于困难户,他的父亲每天捡垃圾还能赚到一点钱,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家庭,所以没有给他们家办理低保,不过孩子现在考上了大学,学费实在是困难,肯定要申请助学贷款了,我作为村支书,知道这个情况后,一定帮孩子多想想办法,筹一点学费是一点。孩子考上大学走,总算是村里出了人才,不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马集镇中学教师陈乐君是葛世彬以前的初中班主任,提到葛世彬,他也显得非常难过:“高考查分开始后,我特意打电话问他分数,他说考了372分,我真替他高兴,没想到孩子在电话里面哭了,说是家里没有钱交学费,急得没有办法。这几天,我正在和家人商量,想尽量借点钱给他。”

  以后想当医生自己治好妈妈的病

  填报高考录取志愿时,葛世彬第一志愿填报了东南大学医学院。“填报这个学校,是因为我希望当一名医生,将来能够治好我妈妈的病,我还要为村里的其他穷人治病。不过,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可能较高,372分不一定能被录取。”葛世彬还说,他的第二志愿填报的是扬州大学,被录取问题不大。

  今年整个夏天,当绝大多数参加完高考的孩子们在享受假期的时候,葛世彬和他的父亲只能每天在烈日下捡垃圾,一天一天,一只易拉罐、一只矿泉水瓶地挣着将来的大学学费,葛世彬自嘲道:“叶圣陶有篇散文叫《多收了三五斗》,我这叫《多捡了三五个易拉罐》,为什么呢?以前的易拉罐全都是铝罐,现在有很多易拉罐变成了铁罐,捡了也卖不掉,所以多捡三五个易拉罐,卖的钱也不多。”

  葛世彬每天把卖垃圾的钱都装在储蓄罐里,记者看到,没有一张100元、50元面值的大钞票,20元的钞票是面值的,更多的是10元、5元的钞票,还有很多1元、5角、1角的硬币。“我爸爸算过账,从6月9日到现在,卖垃圾一共卖了1100元钱。我上学的时候,都是父亲一个人在外捡垃圾,他身体不好,捡的少,卖的钱也不多,还要买农药和农具,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没有存下钱来,看来,上大学的学费只能够在暑假里拼一拼了。” 记者朱宏俊

  【报道回音】

  陆从乐的坚强感动众多读者

  昨天,晨报“2010年圆穷孩子一个大学梦”系列报道讲述了六合一中贫困学子陆从乐的故事。很多一直关注这个系列报道的读者,都被他的坚强和懂事所感动,他们纷纷打来电话,表达对他的支持。这当中,更有很多人提出,愿意尽自己的力量,资助这个好学的孩子。一大早,随着南京晨报摆上报摊,报社的热线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很多热心市民打来电话告诉记者,在看到晨报的报道后,他们都为小陆家里所遭遇到一系列打击感到难过,同时又被他热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表示愿意捐助陆从乐上学。大家说,尽管数目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希望能够帮助小陆圆他的大学梦,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是大家共同的希望。

  市民陈女士说,自己在江宁有一家服装店,如果小陆愿意,可以到她那里打工,包吃包住每个月还可以有2000元的工资。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更是提出,愿意全额资助小陆大学4年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在此,晨报对这些热心的读者表示感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