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高校“一哥”打口水战 北大清华状元战升级

浏览 5

先是两校状元统计数据“打架”遭媒体质疑,后是清华“第一次”公开录取状元具体数据以作澄清,并自称反对炒作状元。目前北大并未公布“状元清单”,只是坚称数据“没问题”。不过,对于清华“多年不炒状元”一说,北大并不买账。

  尽管已是国内大学中的翘楚,北大、清华之间依然是“暗战”不断。谁是中国高校的“一哥”,一直是两校心中的一根刺,每逢高招时节,刺痛加剧,作祟成一场状元之争。今夏的高考“状元争夺战”,更是上升到白热化状态。

  [“状元门”缘起]

  北大、清华状元数据“打架”

  7月高招一结束,中国两所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相继向外界通报了高招录取情况。7月18日北大宣称:六成以上状元读北大。仅隔一天,清华发布媒体通报:九成理科头名报清华。

  但媒体发现,两校公布的各省份尖子生报考录取情况、文理科分数线等统计数据存在“打架”现象。一边是全国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一边是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文理科第一名被北大录取。显然,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已远远大于100%。一时间,“谁在说谎”、“谁不识数”的质疑声全国四起。

  两校对此的解释是,统计口径不一。有人认为,如今状元“品种繁多”,有以实际考分为准的“*分状元”,有算上加分后的“加分状元”,还有已经保送又参加高考得第一的“编外状元”,甚至以此推算出如今全国高考状元总数有100人之多。

  [口水战升级]

  清华“我们反对炒作状元”

  对于“状元门”一事,清华率先作出回应。7月20日,清华招办主任孟芊向媒体通报,今年清华录取各省的理科实考分第一名21人,投档分第一名26人,合计34人(同一人不重复计算),分布在全国的27个省份,约占全国省份的90%。孟芊提供的初步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理科实考分和投档分第一名共有46人。

  而在文科状元问题上,孟芊说,清华录取各省文科实考分第一名5人,投档分第一名6人,合计8人(同一人不重复计算)。据初步统计,全国文科实考分和投档分第一名共有43人。“无论按照何种统计方式,清华都录取了全国绝大部分的理科第一名,文理科状元总数占到全国状元总数的近一半”。

  孟芊称,这是清华近年第一次公布录取状元具体数据,也希望是最后一次。他认为,炒作状元会带来种种弊病,“所以我们多年不公布状元人数了”。

  清华大学上海招生组负责人薛平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炒作和统计状元其实是很无聊的事情。“我们招生老师都知道,第1名和第10名,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的。只要进大学后认真学,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薛平说,拿状元说事,只是吸引公众眼球而已。“随着今后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状元的提法将会越来越淡化。现在我们看中的是录取平均分数线,谁的录取线,说明谁录取的学生水平。”

  北大“清华每年都在炒状元”

  对于清华“不炒作状元”的说法,北大方面并不买账。近日,北大招办一位资深地方招生负责人说:“清华每年都在炒状元,我们前几年都不理他们”。

  这位招生负责人说,北大、清华针尖对麦芒的状元之争由来已久。他回忆说,十多年前,清华曾公布消息称,当年多数状元在清华。当时的北大招办主任“一气之下”就把当年北大录取的所有状元名字、所属中学、分数,在北大的“三角地”张贴了一张“状元榜”,引得全国记者纷至沓来。

  这位负责人以自己负责招生的省市为例,“我知道,录取结束后,清华的招生老师就主动给媒体发了一个统计信息,说清华今年文理科分数线双双超过北大。但其实清华文科在当地只录取了6个人,北大录取19个人,他却拿第6个人的分数549分,来和我们第19个人的546分作比较,这种统计方法显然不科学。其实,今年在当地的招生,文科前10名中,有8名在北大;理科前10名中,北大录了4个,清华录了3个”。“这归根结底是一种浅薄的表现”,这位招生负责人还说,前几年北大录取的状元数肯定比清华要多,就拿全国的文科状元来说,前几年基本都在北大,今年起码也超过80%。

  ◆◆◆记者手记

  国内拼状元,有意思吗?

  牛津和剑桥每年比谁的赛艇快,咱们北大和清华比的是谁家状元多。

  而今,到底谁输谁赢,大概只有两所学校自己在乎。毕竟,就算最后争出“谁是第一”,这个第一,也只不过是“国内第一”,君不见,前段时间国外一份高校排名显示,北大清华已沦为亚洲二流甚至三流。不见身为国内翘楚的两校对此尴尬处境有何良策,倒是为争状元谁多谁少,到了赤膊相见的地步,未免让人小瞧。

  当然,清华北大可以说,不先做“中国第一”,何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因此,争这个中国高校“一哥”位置有必要。但也不能老拿“状元”说事,好像谁的状元多,谁就是一流大学。

  大家都明白,判断是不是一流大学,标准在于一所大学的品质。有没有世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有没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是否培养出了一流的人才。

  退一万步说,如果非要用“多少”来比拼,比比培养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少政界、商界和学界领袖,也比“拼状元”要有意思一些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