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成就低于预期 高考考高分不等于决胜职场

浏览 14



1980-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李朱认为,职场并不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取得高分并不代表在职场中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就在各高校纷纷热捧高考状元的时候,偏偏有网友往高考状元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在网络上转发起了“我国部分高考状元‘全军覆没’表”。通过这张已经过考证的图表,网友们可以看到,1986年~1994年期间产生的部分省市成百上千名高考状元,如今正过着平凡的日子,称不上“成功的楷模”。

  然而,在2007年中国校友会网大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1977年~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的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但同时也显示,他们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日前,一篇题为《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谁之罪?》的帖子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初看题目,很是吸引眼球,以为高考状元个个都“出事了”。看后才发现:事实上,这些“全军覆没”的昔日状元过得并不差,只是未能达到人们此前想象的事业高度而已。

  该《调查报告》显示,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有130多人,约占总数的38%左右。调查到的高考状元的职业现状与社会预期差距较大,在各自领域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

  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职业规划专家张苏玲认为,对于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这个事实,她个人觉得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了太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而且所学的很多知识内容与社会脱节,造成了这类一心读书的状元们在真正踏上社会之后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自己在十几年的学业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而这个时候一切再从头来过,重新学习职场所需要的实际技能,自然起跑会晚点。

  不过调查也显示,这些高考状元的学习能力突出投身学术者居多。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

  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

  职场成功标准

  不要太功利

  身为高考状元的李朱也深有感触,李朱是1985年广东高考状元,现为一家知名留学机构的总裁。他认为,中国的考试是“唯分数是论”,大家埋头苦读最主要是为了考高分。但是,职场并不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取得高分并不代表在职场中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高考能拿高分就一定要成为职场状元,这个推断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另外,《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中说,高考状元成为行业中的顶尖人才比如中国两院的院士几乎没有,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的毕业生如今最多只是50岁出头,而实际上院士的平均年龄是60多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李朱还表示,这个社会的心态太浮躁和功利。成功难道就一定要成为院士、企业家等吗?如果是,那么中国13亿多人口,除了各行业中顶尖的几十个人才外,其他人都不成功吗?每个人对成功的标准是有不同看法的,他觉得成功就是把天赋发挥到,而且工作有意义、生活幸福就是成功了。

  职业顾问:及早规划人生才最重要

  对此,职业规划专家张苏玲也表示,在未来的职场上,并没有人会在乎你曾经高考考多少分,别人更看重的是你的实际的学术水平和能力。除非说,你在大学毕业后投身做家教或开设了与高考相关的教育机构,或在此类机构中任职,原来的高考状元的光环则可以作为一个商业的卖点来吸引别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高考状元的身份可以说会有很多帮助。

  不过李朱也坦言,高考状元的身份对他来说,是有一些帮助的,“凭着高分我可以上国内的大学、可以自由选专业,能与一批很优秀的人为伍,这些人教给我很多知识和经验,可能比老师教给我的还多,他们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他也强调,高考拿高分和职场没有很大的关系,大学四年后的职场生涯,需要更多的是能力和情商,而不是单纯的分数。

  张苏玲建议高考状元还是以平常心来看待生活和学习,要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和学校,并且要及早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不要被昔日的光环套住。

  在大学的学习时间内,要多去实践,多去了解社会。既然高考能拿高分,就证明学习能力就很强,可以在大学时再修读一些证书和额外的实用性强的课程,有条件的话可以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这样才能做到今后真正的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