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2)

浏览 8

港校生活竞争处处在

  在宁嘉看来,港校提供的机会多,但竞争也处处在。比如申请到国外高校交流,如果想去“抢手”的高校,不仅要课业成绩好,还要过面试关。“有一次面试,大家都希望多点发言、表现自己,但有个同学却先不发言,而是将前面每个发言人的观点都记下来。最后,他回顾了每个同学的发言要点,并做了归纳总结。这个同学最终面试过关,如愿以偿。”宁嘉由此体会到,港校会欣赏各种品质,这个同学就是用倾听、总结赢得了机会。

  内地高校在生活方面将学生管得“细”,而在港校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例如港大安排学生住宿时并没有按照年级、专业、生源地归类,而是刻意“打散”,且只安排学生第一年的舍堂(即宿舍),第二年住在哪儿,则要学生自己申请组合。

  “现在学校考虑到内地生的特点,会为内地生设专职辅导老师,帮助解决一些问题,”2006年广东高考状元、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孙贝贝说,例如想跟已经工作的学长请教经验,学校会帮助安排,辅导老师也会对想在市区游玩的内地同学提供“攻略”。

  玩

  磨合多年

  隔阂消融

  港生和内地生常常被拿来比较。这两个群体曾有过格格不入的尴尬:港生觉得内地生“好学、好闷”,内地生觉得港生“贪玩、物质”。谢佳宁说,内地生和港生的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如果不去互相适应,在一起玩一两次还可以,时间长了还是玩不到一起去的。”不过,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双方都在努力打破隔阂,并互相增益。

  港生也开始“泡馆”

  “在内地时,学校图书馆经常要争夺座位,刚到港大时我挺高兴,因为听说图书馆座位不紧张。”来自河南安阳的2005级港大男生宋帅说,因为很多港生没有“泡馆”的习惯。但现在,由于内地生越来越多,让港生感到压力,大家都往图书馆跑。“慢慢地,港大图书馆的座位也紧张起来,有时候还找不到座位。”宋帅说,这也算是带动一种风气吧!

  “吹水”交到好朋友

  以往内地生不爱参与除学科以外的社团活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地同学积极参与舍堂(即宿舍)组织的活动。例如爱好体育的宋帅当上舍堂的游泳队长,粤语普通话均流利的宁嘉扮演着同层两地舍友的协调员。

  港大舍堂活动每月会举办一场 由学生操办的“高桌晚宴”,教职工和学生都要穿着正式服装进餐、交流,并要请社会各界的精英来进行主题演讲,过去这是港生的专利,“现在内地同学也参与了‘高桌晚宴组织委员会’,从找场地、试菜到联系嘉宾,全是我们一手操办。”谢佳宁说。而港大舍堂文化中另一项特色活动是“吹水”(聊天)。“我的很多港生好朋友就是通过舍堂活动、吹水认识的。”

  教授“揭秘”港校面试

  独创性回答能“加分”

  入读港校的特别之处首先是要过面试关。面试究竟要考查学生哪些能力?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数学系副教授严民为我们揭开谜底。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难倒你’,而是考查学生是否适合我们学校。”严民说,该校每年的面试主要由院系教授担任考官,今年数学系组成3人招生小组。“面试先看人,再看其他的资料如高考成绩、获奖情况等。”严民说,考官与学生面谈与学科有关的话题,一般四五个人面试40~50分钟,采取自由讨论方式。

  内地考生最怕面试时遇到自己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话题,导致“冷场”。“如果一个话题聊不起来,不要觉得自己‘完了’,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严民说,只有大家各抒己见,考官才能更好地观察每一个人。每个考生发言的闪光点、特点,考官都会记录下来。对比较出众的学生,严民会在其名字前面画一颗“星星”,特别出色的会画两颗“星星”,“对我来说,这是重点考虑录取的同学,面试完毕后小组会集体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