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被指间接剥夺寒门子弟入学名额

浏览 6

实行59年的新中国高考(论坛)制度因为“一考定终身”受到社会各界诟病;试点8年的自主招生,因为给高校“放权”曾经成为寄希望改变选拔标准单一的突破口。8年过去,自主招生却面临着不得不说的尴尬。

自主招生最初是为了让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招到适合本校风格个性鲜明的学生,特别是个别考分不够录取线却因某方面才能卓异的偏才经常会被作为自主招生成绩的佐证。然而,在某些地方自主招生却走了样,不仅没能修正高考的弊端,还有另一种权力寻租的迹象。有人说,自主招生其实是为占据优势教育资源的学生多了一条进大学的路,却间接剥夺了更多只能依赖高考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进入大学的名额。

与此同时,近年香港一些大学在内地招生屡创新高;国外一些大学录取的中国高中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有些重点中学甚至出现数量不少的优秀学生弃考,因为他们在高考前已拿到国外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孟芊说,现在招生中遇到的困境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差距。湖南一位中学校长曾对他说:“耶鲁大学选拔人的水平真高,半个小时的面试就把我们心目中的学生挑走了。”孟芊说,目前中国高校招生选拔体制和办法上的差距迫切需要解决。

在内部传统加分不能将天下英才尽入囊中、外部又有大学来竞争人才的情形下,2010年清华大学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推出了五校联考的新自主选拔模式。这一测试中,包括统一举行的高校共同科目测试,以及各大学单独举行的个性科目测试和面试。这种测试方式将考试结果从单一成绩变为多元评价,使考试水平大大提高,受到考生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院校的认可。这种测试后,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有一半学生来自县及县以下中学。

“目前,我国有一些区域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这些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克服的困难,远远超过发达地区的考生。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可能不会弹钢琴,也没有出国交流的机会,但是他们远大的志向、阳光的心态、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综合素质并不输给任何优秀学生。”清华大学的招生工作总结中这样充满感情地写道。

目前国家的招生政策向中西部省份倾斜,但给中西部省份增加名额的结果是,这些省份相对发达城市的孩子,获得的机会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孩子,省域内的不均衡远大于省域间。2010年甘肃甘南、青海玉树等地区历第一次有考生走入清华园。而这也是清华第一次前往生源地实地考察录取的实考分不够但综合素质卓越的考生。

无论如何,自主招生还是要走下去。孟芊表示,清华今后不会采用简单地给部分省份增加名额、降低录取分数的方法,而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针对“弱势群体”的优秀学生试点自主招生,制定专门的标准和办法,给这些学生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记者 马海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