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生调查 进了大学就是“瞎折腾”

浏览 7

填志愿赶热门没梯度,沦到补报志愿

郭梦洁(化名),理科 超二本线19分,最后录进丽水学院。

2007年填志愿时,父母和我都认定在浙江和上海选大学,明知分数紧巴巴,还是从中圈出了10多所高校。长途电话没少打,却是越听越没底。各校招生老师得出的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有希望,但能不能录取,我们不能保证。”

我擅长数学,专业类别就定在经济类和师范类。在初步“入围”的10来所高校中,我根据专业进一步筛选,“10进5”剩下的学校是: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业大学,温州大学,嘉兴学院、上海理工大学。

那年是平行志愿头一年,本科批次最终只能填报3所学校,在“5进3”的选择中,我和父母越来越犹豫,到提交志愿表那天的凌晨2点,我还是没做出最后决定。天刚亮我就起身去学校找老师。结果在老师办公室来回纠结了3个小时,常常是前一秒报这3所学校,后一秒又*自己的决定,直到最后时刻,才提交了当时综合考虑最保守的志愿:上师大、上工大、温大。

没想层层筛出的3个志愿,都以几分之差跳空了,等来的是老师通知补报志愿的电话。事后回想,还是学校梯度没把握好,一味赶热门城市。

护理快毕业,改考教师证了

薛慧(化名),护理大专,现在某家医院毕业实习。

3年前高考(论坛),没有考好,只比二本线高出几分,这分数很尴尬,二本高校没啥可选,而在三本专业中,就比较喜欢护理,小时候受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的影响,我对护士有着特别的偏爱。可家里人反对,他们认为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当老师,建议报师范院校。可我当时很倔,父母越反对越要去做。

就这样,没考虑太多,我就报了护理专业。可临近毕业实习,我越来越迷茫,对自己当年执意选择的路渐渐开始否定。思来想去,还不如当初选择师范,于是赶紧去考教师资格证。

现在我做着实习护士,心里却惦记着教师资格证考试,每天晚上从实习医院回来,就进入紧张的复习。

我得到的体会是,高考填志愿,一边要多听听别人意见,一边要清楚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爱好。

被调剂读护理,退学高复考导演

张江一(化名), 2005年考上北京某一本高校,报考的所有专业都落空,最终被调剂到护理专业,全班就他一个男生。2008年退学高复考导演系失利。

服从调剂,居然进的是护理专业!最忍受不了的是亲戚朋友和同学的调侃:“护士哥哥”,我都快成大家的笑柄了。在北京3年,我只好一有空就逃到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蹭课,接受电影文化的熏陶。大四那一年,当同学们都开始为毕业论文和实习忙碌时,我退学了。这让农民出身的父母暴跳如雷。2008年,我进了高复班,目标只有一个:考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可我再次失利了,看着同届的同学就业、再深造或者出国,我成了北漂一族,父母说我是“逆子”,同学说我是愤青,我其实就想读一回属于自己的大学而已。

我想不通的是,读大学是多么个性化的事,为什么高招录取体制这么死板?不填“专业服从”就可能录取不了,可填了“专业服从”,却被调剂到自己根本不想读或不适合读的专业,且进了大学,“纠正”机会也很少。不是说平行志愿吗,干嘛专业不能进校选呢?

分数紧巴巴,挑合适专业挺难

蒋璐(化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大三生,当年超二本线20多分。

2008年高考结束后,我把填报志愿的表格一放,自己跑去疯玩,母亲嚷着要我上杭州的学校,替我填的学校依次是——浙大城市学院、浙大之江学院,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专业填报时,想摆脱文科束缚,选了国际经贸、英语(论坛)这样的热门专业,也没有服从专业调配。

专科可以填两个志愿,我看上了上海海事大学,可家人看不起专科,只好空着。结果录取时,杭州的独立学院都很热,我这点分数不够,只好沦到补报志愿。这时,能补报的浙江省内高校只剩了温大的瓯江学院,只能选两个专业,法学和中文,于是我选了中文。

当初想着进校可以换专业,可是等到能换专业时,我已习惯了文科空闲的日子,便随遇而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