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药物经皮吸收影响的因素中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7 查阅

A、药物分子量和药物的熔点影响药物经皮吸收

B、药物的水溶性越强,透皮吸收越好

C、溃疡或烧伤等创面上的经皮吸收将增加

D、基质不是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E、皮肤的角质层厚度、水化及温度均可影响经皮吸收数药物的皮肤吸收不产生明显的首过效应。

参考答案:

ACE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系统(TDDS)的因素包括:药物性质、基质的性质、渗透促进剂的影响和皮肤因素的影响。药物性质的影响:①药物的溶解性与油/水分配系数(K)。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为: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油/水分配系数居中的药物,即能油溶又能水溶的药物溶解性最大。②药物的分子量。一般分子量M>3000不能通过皮肤角质层。③药物的熔点。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基质的性质:①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不同基质中药物的吸收速率为:乳剂型>动物油脂>羊毛脂>植物油>烃类。水溶性基质需视其与药物的亲和力而定,亲和力越大,越难释放,故吸收差。②基质的pH。如果基质的pH值有利于分子态药物的比例增大,则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基质的pH小于酸性药物的pKa或大于碱性药物的pKa时,有利于药物的穿透与吸收。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③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细胞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发生膨胀和减低结构的致密程度,水合使药物的渗透变得更容易。角质层含水量达50%以上时,药物的渗透性可增加5~10倍,水合对水溶性药物的促进吸收作用较脂溶性药物显著。②角质层的厚度:人体不同部位角质层的厚度顺序为:足底和手掌>腹部>前臂>背部>前额>耳后和阴囊。不同药物的渗透可能有部位选择性,东莨菪碱TDDS的用药最佳部位在耳后,乙酰水杨酸对皮肤渗透性大小的顺序是前额>耳后>腹部>臂部,可乐定TDDS在达稳态后渗透性大小是胸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硝酸甘油这类渗透性很强的药物在人体许多部位的渗透性差异并不大。角质层厚度的差异也与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③皮肤条件:角质层受损时其屏障功能也相应受破坏,湿疹、溃疡或烧伤等创面上的渗透有数倍至数十倍的增加。氢化可的松在正常皮肤的渗透量仅为给药量的1%~2%,而除去角质层后,渗透量增加至78%~90%。用有机溶剂对皮肤预处理亦有类似效果,可能是因角质层中类脂的溶解或被提取后形成渗透通路。随着皮肤温度的升高,药物的渗透速度也升高。④皮肤的结合与代谢作用:结合作用是指药物与皮肤蛋白质或脂质等的结合,结合作用延长药物渗透的时滞,也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的贮库,药物与组织结合力愈强,其时滞和贮库的维持也愈长,如二醋酸比氟拉松用药后22天仍可从角质层中测出药物。药物可在皮肤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水解、结合和还原作用等,但是皮肤内酶含量很低,而且TDDS的面积很小,因此酶代谢对多。

临床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