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频发,专家分享三大预防措施,关键时刻能救命

浏览 13

有报道称,近期在深圳某学校学生猝死,经过现场的积极抢救,学生转危为安,但是无独有偶,广州某大学又有一名学生发生了运动性猝死,但是现场的人员经过积极的救治,把他送到了医院,但是回天无术。

同样是学生在运动中发生猝死,为什么一个救活了另外一个却远离了我们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国研究学院协会及心肺辅助学专业委员会王立祥教授,他指出来了上防未心打高危因素,中治欲心打高危病症,下救已心打高危类型。

每一个学生在运动时候,会出现相关的病理性的呼声,出现病理性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内对这种情况进行干预和处理。纵观上述两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在运动当中发现的猝死却发生两种不同的结局,结果不能不令我们反思。

针对于上述两所学校,面对两个不同的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急诊医学科吕军主任介绍说,一定要在预防上面做出文章,要在学生的疾病预防上面做足文章,第一运动前要做好筛查工作,第二运动中要做好监测工作,第三运动后要做好急救工作。

运动前的筛查指:每隔一段时间会定期对身体做一个体检,尤其是近期出现了感冒或者出现发烧的学生,尽量不要参加运动。

运动中监测指:在运动时候要有有经验丰富的校医及其志愿者在周围并且备好相关的急救器材,准备随时进行现场救治。

第一现场救助是指立足于六个一: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效果,第一反馈,第一呼救,同时每一个人都要伸出援手,形成高质量的心肺复苏,5分钟进行人员轮换,同时呼叫专业的医疗人士到达现场,携带专业设备,要做到学校的校医、志愿者和专业医护人员的完美融合。

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措施为,第1个要判断患者学生是否有意识的存在,第2个要拍打患者是否存在的昏迷现象,第3个要判断呼吸是否没有了,动脉搏动是否没有了。

如果这三个条件都不存在,就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胸外心按压30次,吹气两口,如此反反复复循环,构建完美的一个生态链。如果此时出现了胸肋骨骨折,或者胸部畸形,这个时候就必须实施了相关的专业设备,用腹部提压提压借助腹部的提拉促进膈肌的运动,挤压心脏,增加冠脉输出量。只有因地制宜,具体根据现场的情况采取相关的救治才能够救治生命。

(通讯员:田乃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