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乳腺科 连臻强主任医师
据报道,目前全球每年乳腺癌的新发病例超过167万,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2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同时,乳腺癌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死于癌症妇女总数的14.7%。我国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3月发布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约6.60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7.82%,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五位。
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这着实让不少女性朋友闻风丧胆,一旦乳房稍有点异样就紧张得不得了。那么,乳腺癌真的是“不治之症”,一旦患病就没有治疗价值了吗?我们又该如何远离它?
乳腺癌非“不治之症”
很多人将恶性肿瘤视为“不治之症”,甚至谈癌色变,但其实,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它的死亡率却有所下降。随着乳腺癌筛查和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愈率也不断提升。早期乳腺癌(0期和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高达95%以上。可见,乳腺癌并非是“不治之症”,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这几类女性易被乳腺癌盯上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而这些女性,大多具有以下特点:
1、有家族病史
乳腺癌患者中,家族性乳腺癌占20-25%,具有明确遗传基因(如BRCA1/BRCA2基因)的遗传性乳腺癌占5-10%。因此,亲属中有乳腺癌的女性,患病风险要高于没有家族史的女性。
2、初潮早、绝经晚
女性的月经史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女性月经初潮早(<12>50岁)是公认的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初潮年龄每推迟1年,乳腺癌发病风险降低5%,而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乳腺癌发病风险将增加2.7%。
3、未育或晚育
从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未生育或第一次足月生育年龄大于30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将明显增高,而人工流产,可能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此外,生育后的哺乳,是乳腺癌的重要保护因素,哺乳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则越小。
4、高龄
年龄的增长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乳腺癌患病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不同年龄段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同,40岁以下的发生率约为0.4%,40-59岁为3.86%,60-69岁为3.51%,70岁以上为6.95%,因此,建议女性在40岁以上,最好每年都能进行乳腺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长期使用含有外源性激素的产品
性激素是重要的致肿瘤激素,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它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和增殖,因此,长期暴露于外源性激素的女性,如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或保健品,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特别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癌发病的风险。
6、乳腺疾病史
一些研究表明,有乳腺良性疾病史,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大,其中小叶和导管的不典型增生,可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5倍。
7、不良生活方式
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可引起人体内分泌代谢的改变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肥胖也是乳腺癌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每升高5个单位,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就会增加12%。另外,喝酒、吸烟,包括别动吸烟,也可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
8、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
长期处于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女性,也可因不良心理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学会自查,及早识别乳腺癌的早期信号
对于乳腺癌来说,越早发现,治疗时保留乳房的机会就越大,以后发生转移、复发的几率就越小。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女性朋友们要学会自查乳房,一旦发现有以下异常时,应提高警惕,它们有可能是乳腺癌发出的早期信号哦:
乳腺肿块: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无痛、质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有逐渐增大倾向、处于乳房外上象限的乳腺肿块,均需提高警惕。
乳房酒窝征:乳房表面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
乳房皮肤改变: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皮肤的卫星结节或皮肤的溃疡、炎症改变。
乳头溢液:非妊娠哺乳期出现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或血性等乳头溢液。
乳头改变:乳头表皮糜烂、破溃或湿疹样改变,乳头凹陷、偏歪等。
区域淋巴结肿大:腋窝或锁骨上出现异常的淋巴结肿大。
当然,虽然乳房的自查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一部分的乳腺癌,但是,对于一些病灶较小的乳腺癌,临床上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需要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才能发现,所以,筛查是目前乳腺癌预防的唯一选择,对于前面所提到的高危人群,建议最好能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相关的检查。
附:指导专家简介
连臻强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副主任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青年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乳腺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专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常务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乳腺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委员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中青年编委
(通讯员: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