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中肿在守护。6月10日,中肿再派210名医护支援越秀区核酸采样工作。
这是一份有勇气的守护
这是一份有担当的守护
这是一份有爱心的守护
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守护
“只因我是一名党员,刚好是一名护士!”
去年在武汉重症监护室做24小时哨兵的黄小玲护师,这次再度毫不犹豫加入中肿核酸采样青年突击队,前后三次奔赴社区为居民服务。“只因我是一名党员,刚好是一名护士!”黄小玲觉得这次守护广州家园,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慨,她认为是一种医务人员的本能,也是组织对她的一份信任。
谈起为何不遗余力奔赴最前线,黄小玲笑着说:“因为我还没有结婚,也还没有孩子,相对来说负担会轻一点,我觉得我可以承担多一点。”因为有了去年驰援武汉积累的经验,这次支援核酸采样黄小玲已经能够沉着应对。
这对80后医生夫妇,一起上阵
党员医生李珺芸是中肿放疗科第二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她和刘志民是中肿的一对80后医生夫妻,昨天,他们携手赴越秀区光塔街,支援社区核酸采样工作。
“因为我是党员,虽然会有些害怕,但还是觉得要有党员的担当,驰援武汉时也报名了但是没有选上。”这次核酸采样,当李珺芸把做志愿者的想法和老公刘志民说后,刘医生很支持,然后就说他也要去。“我们平时都感觉生活很幸福,也想借此机会回馈一下社会。”李珺芸这样说到。
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回程,这对医生夫妇在防护服下面的洗手衣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是采样时毫无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脱下防护服才发现衣服裤子湿透。”李珺芸这样说到。
手术室里的“保命人”化身社区“大白”
在6月10日支援光塔街核酸采样支援队伍中,有位70后“赖叔叔”,他是匠心深耕麻醉事业21载赖仁纯副主任医师。平日里,他被病人称作手术室里的“保命人”,非常时期,他化身社区“大白”,为群众办实事。从上午7点到下午2点,赖叔叔一天下来汗流浃背。
“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有需要,我作为党员,必须时刻准备上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些事情。”赖仁纯这样说到。
晚七点放下手术刀,换上防护服,去社区支援采样!
周仲国副主任医师是个肝脏外科的大夫,在医院发出支援社区核酸采样的号召后,他第一时间报名。由于白天有手术安排,他只能报名晚上6点到10点的采样班次。尽管这样连轴转会很辛苦,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
6月8日下午,本来手术预计3点左右可以结束,但是手术过程中发现肿瘤血管畸形,他在手术台奋战到晚上7点才结束。得知核酸采样点的居民很多,排起了长队,他放下手术刀、穿上防护服,火速前往采样点开展工作!
周仲国副主任医师在为居民做核酸采样
在核酸采样点,周仲国副主任医师在座位上坐得特别靠前,有时候还会微微站起来,其实这个姿势是比较累的,但他说:“这样采样比较精准,也比较快,可以在限的时间内采集更多的居民。”
这支队伍团结友爱,抢着“干活”!
在广州市贸易职中核酸采样点,不少居民可以看到一个戴着防护面屏、穿着隔离衣、衣服汗湿、全场忙碌的“女汉子”。她是这个核酸采样点的队长郑霞,其实她已经牙痛两周了,这次是忍着牙痛报名支援社区核酸采样。
这次出发是前一晚11点左右才通知的紧急任务,得知这支队伍多数都是“新手”后,郑霞一宿没睡着,一心只想着如何安排好各个环节,如何把队伍带好,把任务完成好。
由于有些居民需要做鼻咽拭子,但是有的队员没有相关经验,她就现场教学,忍着过敏性鼻炎让队员们在自己身上练习操作。练习完成后,她浑身都湿透了,一方面是天气炎热,另一方面是紧张。
泌尿外科区护长郑霞忍着鼻炎让队员在自己身上练习鼻咽拭子操作
胸科护士袁娟的鼻梁上被压出了水泡
放疗科彭清河的洗手衣被汗水浸湿了
这是一支团结友爱,抢着“干活”的团队。换好衣服被袁娟“抢了位置”的彭清河也没闲着,主动承担了搬运物资的工作,防护服都印出了洗手衣的绿色;由于口罩太紧、防护服闷热,袁娟的鼻梁上被压出了水泡;三次出征的陈晓燕把以往的采样经验一股脑都告诉了队长,是整个团队的“技术专家”。他们还和交班的队伍进行了40分钟的交接,把区域划分、新队员指导、黄码绿码居民分开排队等注意事项都告诉了下一班的队员。
此外,他们专门开设了老年人和残疾人队伍绿色通道,放置板凳供不方便的居民排队的时候休息。有位95岁高龄的老人做完核酸后感动地说:“有了如此有力的国家和政府撑我地,广州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战!”
以生命赴使命
以挚爱护苍生
舍小我顾大局,
以小家撑大家
这,就是“中肿式守护”!
(文/ 陈鋆、赵现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