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症中医辨证与治疗

浏览 8

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主要表现为手不能握,足不能行,肌肉消瘦呈枯萎状态。西医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及此神经末梢病变|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脊髓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炎、脑炎后遗症及外伤性截瘫等,均可参照痿病治疗。

[病因病机]

痿病原因十分复杂。多由正不足,感受湿热毒邪或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i ,津液不能输布以濡润脏腑,筋脉失养,而肺热伤津,肢体痿弱不用形成痿病。或久居湿地,涉水冒寒,湿邪留而不去,郁久化热;或因饮食不节,脾胃所伤,湿从内生,蕴湿积热,浸淫筋脉,使筋脉弛纵不收而生痿病。或久病体虚或劳伤过度,精损难复,肝肾亏虚,精血亏损。筋脉失养,可发生痿病。或跌打损伤,瘀血内积,经脉筋骨不得濡养而成痿病。

[辨证论治]

主症:四肢筋肉弛缓无力, 失去活动功能。初起多有发热,继则上肢或下肢,偏左或偏右,痿软力,重绪完全不能活动,肌肉日渐消瘦,并有麻木、发凉等。与痹症的酸痛、活动受限不同。如肺胃热盛,则发热咳嗽,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如湿热侵淫,则身重,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苔黄腻,脉濡数。如脾胃虚弱,精微不运则纳差气短,腹胀便溏,面色无华,神疲力,舌苔薄白,脉细数。如肝肾亏损,则腰脊酸软,眩晕耳鸣,遗精早谢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数。如外伤筋骨,则有外伤史,肢体麻木不仁或知觉全无,脉沉细。

分析:痿证是由于经脉筋骨失于濡养所致,属肺胃热盛者,是温热外袭而发热,热伤肺胃,筋脉失养而致痿,热盛津伤则心烦口渴而咽干,肺被热灼,肺气失宣故咳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为热盛伤津之象。属湿热侵淫者, 是由于湿热阻滞气血运行,四肢痿弱,感觉障碍。湿邪困脾则身重,胸脘痞闷。湿热下注则小便赤涩热痛。苔黄腻,脉濡数皆为湿热之象。属脾胃虚弱者,由于化源不充,宗筋失养而致痿。脾失健运则纳差。清阳不升则腹胀,便溏。气虚血少则面妩华,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细数是脾虚,气血不足之象。属肝肾不足者,是由于肝虚不能主筋而筋脉萎弱,肾需不能主骨而骨软筋弛所致。肾需不能封藏故遗精早谢,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承而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皆为阴虚之象。属跌仆外伤者,是由于跌打损伤后 ,伤处瘀血内积,阻滞筋脉,筋骨失养而致。

治则:调和气血,濡养筋脉。

处方:取足阳明经腧穴为主。肺胃有热及湿热单针不灸,用泻法,脾胃虚弱及肝肾不足针用补法并灸,外伤可补泻兼施。穴取手三里、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阳陵泉。肺热加尺泽,湿热加阴陵泉,脾胃虚弱加三交,肝肾不足加肝俞,外伤加膈俞、血海。

义:阳明经为多气够血之经,称五脏六腑之海,主润泽和调养宗筋。阳明与冲脉、带脉、督脉联系交会,故痿证治疗,当以调整阳明为主,组方旨在调脾胃,补气血,润宗筋,养肌肉,利关节。佐阳陵泉舒筋通络。肺热加肺之合穴尺泽宣肺清热,湿热加阴陵泉健脾除湿,脾胃虚弱加三阴交健脾益气、肝胃不足取其背俞,滋养肝肾。另外,还可根据发病情况酌选患部腧穴。

[其他疗法]

耳针:取受累相应部位、肺、胃、肝、肾。方法:每次选3~5穴,毫针刺,每次留针20分钟,每日1次,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 ~ 5日更换1次。

头针: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傍1线。方法:用28 ~ 30号长1.5寸毫针刺入头皮下,快速持续捻转2 ~ 3分钟,每次留针5~ 10分钟,反复操作2~3次,每日或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电针:参照前述穴位。方法: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机,选好波型,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10次为-疗程。

穴位注射:参照前述穴位。方法: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升,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按语]

针灸治疗痿证中某些疾患可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疗程要多。治疗时可配合药物、理疗、推拿以提高疗效。必须结合自身功能锻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