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医者担当,使命在心

浏览 11

记录人: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郅敏

2020年2月28日,武汉,天气小雨,我是广东省第二批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郅敏,今天是我们来到武汉支援满月的日子。

春节前,得知新冠疫情爆发,我便私下向我院负责医疗的姚麟副院长报名驰援武汉。那时候,我想的很简单,那就是这么大的疫情,一定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帮助武汉渡过难关,这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时也是考虑到我院呼吸科的主任年纪比较大,重症科的主任又刚刚调入我院工作不满一个月。加上疫情初期,我作为中山六院大内科负责医疗的副主任,参与过医院发热门诊的改造、熟悉新冠肺炎的治疗和防控措施。“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可是没想到的是,在医院的动员会上,我发现,呼吸内科和重症科的两位主任(分别是59岁和54岁)也都报了名,姚麟副院长也悄悄的告诉我,他也跟我们一起去武汉。姚麟副院长成为了我们广东省第二批次医疗队5地市18家医院147名队员的领队,当时真的特别感动。1月28日晚,大家一起到达武汉,在一个团队里,接管汉口医院呼七病区,并肩作战。

在这30多天里,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多感人的故事,84岁李奶奶和88岁冯爷爷就是其中一例。其实最先收治时,我们并不知道老爷爷老奶奶是一对伴侣,因为他们从急诊分2天送上来病区。老奶奶入院时高热39°,神志模糊、呼吸急促伴困难、血氧不足70%、心率快、血压低,一度被告了病危。在二队全体的精心救治下,老奶奶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老爷爷也逐渐好转。

这时候护士发现爷爷常常会不知去向,仔细找才发现举着吊瓶的爷爷悄悄走到奶奶的床前,对着还在昏睡中的奶奶说话,鼓励着奶奶。这时,我们才知道老爷爷奶奶是一家人。慢慢的,通过和老爷爷的闲聊中知道他们已经结婚整整70年,一直这样相濡以沫、互相鼓励、互相陪伴。

早已成为高级职称多年的我,原本一直带领着消化科的一个病区,主管着64张床位。很久都没有亲自开过医嘱、书写过病历和病程记录。但是,在汉口医院自愿做一线医生的我,一切从零学起,从模糊的护目镜后学习如何用汉口医院复杂的HIS系统开立医嘱、查询检验报告、书写病历和病程记录。

当老奶奶病情稍好转,从重症房转入我主管的床位。作为消化专科医生,我首先意识到老奶奶除了新冠肺炎和阿尔兹海默症外,还伴随着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和中度贫血,按照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量表评估已经达到6分。其次,近段时间的重病和营养不良,导致老奶奶的肌力下降,不仅仅意识模糊,大小便也失禁。要想早日康复,必须不仅治疗新冠肺炎,还需配合营养支持、康复锻炼、排尿训练等全方位制定方案。

我反复与护理组协调,为奶奶制定了个性化的方案,包括早期能量有限的肠外营养,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静脉补铁、补充白蛋白等等。就这样,看着老奶奶一天天的好转,对我的声音也有了反应,肌力也逐渐恢复,可以逐渐自主进食。在护理组的协助下,老奶奶慢慢可以独坐,扶走。

当奶奶成功下地行走的那一刻,整个队都为之雀跃欢呼。而作为整个治疗方案的制定者,心中也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也许这就是作为一名医者的担当和使命吧。

(通讯员 简文杨 李饶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