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要杜绝精神健康问题你首先得将它们区分开

浏览 8

近日,“新冠疫情影响到全球数百万人精神健康”的言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8月2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健康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全球有近10亿人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的影响。至此,精神健康问题被提上台面,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和神经病混为一谈。实际上,这三种疾病在医学上表示的概念各有不同,需要大家认真分辨。

神经病属于精神健康问题?NO!

一提到“神经病”,大多数人的脑子里一定会与“疯子”、“变态”这类词条相关联,这与我们的汉字语言文化长久沿袭下来的习惯有关。其实,神经病在医学上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单纯用人主观意识的混乱和精神活动失常来与神经系统疾病划等号是十分片面的。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活动调节的重要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控制调节体内各个器官以及系统的运作,将人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统一成整体;另一方面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处理和分析,将机体与环境联系在一起。

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阿兹海默症、癫痫、帕金森、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神经衰弱等等这类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机体内的反射无法进行的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并不是单单用精神行为状态的失常所能囊括的。

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疾病?NO!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是在人正常的心理活动中具有明显偶发性和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诱发,当脱离该情景时,心理活动又完全正常。根据程度的不同,心理问题目前被划分为发展性、适应性、障碍性三个层面。

1.发展性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为自负、自卑、志向过高、责任目标缺失等,是针对身心健康,但心理素质尚待完善的个体的评估;

2.适应性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因为难以顺应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心理困扰,举例来说就是,当某个学生走向社会时,因为周边的环境发生改变,他无法快速转变符合目前自己身份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而无法融入此时的社会,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失衡;

3.障碍性心理问题:涉及到“障碍”,就是相对严重的问题了。此类心理问题的特征是以6个月为界限,个体长久的感受到痛苦;或是社会人际关系糟糕,容易产生敌对、对抗行为;或是表现出与当地文化类型不符的特殊行为。常见的障碍类型有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疑病型障碍。长期持续的存在障碍性心理问题,就会进一步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通过上面地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心理问题是一种现象,还不能定义为疾病。当心理问题长期存在,并且持续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状态,我们才将它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定义为“心理疾病”。

神经病、心理问题或为精神疾病的部分病因

精神疾病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行为、意识、情感、认知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精神疾病的病因可以是由于基因遗传、神经化学反应导致的神经系统异常、心理创伤、战争或疾病的社会原因等。常见的症状包括:

1.感觉障碍:感官功能过于敏感或减退、对外界物体的性质感受错乱、对于躯体内的刺激有一样的不适等;

2.知觉障碍:容易产生错觉、幻觉以及错视;

3.思维障碍:主要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常见症状为超价观念、强迫观念、妄想;

此外还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类型。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

总而言之,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精神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神经系统疾病都会有精神疾病的表现;长期处于心理问题的困扰之下可以导致精神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会发展为精神疾病。虽然这三者有因果关系,但是它们三者的概念以及包含的内容并不重叠,不可混为一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