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这4种药,骨头可能会慢慢变脆,得学会正确应对

浏览 15

骨质疏松,顾名思义,就是人的骨骼脆度增大,容易在外力或者某些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就出现骨折的情况。因为骨质变得疏松后,其坚硬程度或者韧度都下降了,容易出现某些不良症状。一般人们认为,骨质疏松和年龄增大有关。殊不知,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同样会导致体内的钙质流失,从而出现骨头变脆的情况。那么,长期服用哪些药物的人,骨头会变脆呢?

长期服用哪些药物的人,骨头会变脆呢?

1、肝素

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可以用来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一般医生会让患者服用肝素这种药物。但是,肝素这种药物容易导致人的骨头脆度增加,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状。因此,人们平时在使用肝素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以及使用的合理方法,防止药物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2、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是用来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这类药物使用后,虽然胃酸分泌量减少,胃部疾病得到改善了,但是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量也减少,其中就包括了人体需要的维生素以及钙质。在钙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骨细胞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骨骼方面的健康问题。

3、抗癫痫药物

癫痫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患上癫痫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才能避免癫痫发作。然而,部分抗癫痫的药物长期使用,容易导致人体中的维生素被溶解,而且人体需要的钙质吸收量也减少。此时,骨骼健康失去保障,骨容量也减少了,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后人们就容易发生骨折的情况。因此,平时使用抗癫痫药物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这种药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疾病都需要利用糖皮质激素来改善病情。在临床上,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松、倍他米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及退热作用等多种作用。但是,其带来的副作用也比较大。长期服用后,钙质和磷元素的排泄量增多,容易使钙质流失后导致人们骨骼健康出现问题,进而诱发骨质疏松症状。

综上所述,药物在使用期间,需要注意身体的变化,看看是否出现了某些方面的异常改变。如果是药物带来的影响或者副作用,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做出治疗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