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学生自残心理咨询

浏览 6

我是一名在甘肃省5.12地震灾区的支教老师,近日发现一名女生表现出偏执的情绪,并有自残现象,特向专家寻求专业指导,万望急复,不胜感激。

本人于去年参加深圳对口支援甘肃陇南地震灾区支教活动,在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支教期一年。这位六年级女生,由于我没有担任六年级功课,接触并不多,只有过偶尔几次的交流,因此对其性格、家庭详细情况都不是非常了解。近日,六年级面临毕业,而我的支教期也即将结束,该生多次找我聊天,表示不舍得我离开,购买了小礼品赠予我。学生的心意不好拒绝,因此我收下了她的第一次礼物,一个布娃娃和一幅画,感谢她并告诫她不许再乱花钱。但之后她几乎每天都送一个小玩意,早上给我买早餐,下午到板房帮我洗碗拖地。对于这番举动我很感激,但并不赞成,因此每天劝说她把精力放回学习上,不要影响毕业升学考试。但她完全听不进,每天写两到三封信给我,表达不满,并有一些激言语,要求我答应她“可以随时来找我”“一定要收下所有的礼物”。从字里行间及她的行为表现,明显感觉到烦燥和偏执情绪。为避免刺激她,影响其毕业升学考试,我暂时收下了礼物,并回了一封信,劝告她先放开所有杂念,把试考好,暂时不要再找我,考试结束后再好好聊一聊。但发现完全没有效果,甚至在升学考试前一天我发现她在手臂上不知用笔还是其他利器刻了一个字,因为当时看到时沾有墨水和血,没看到是什么字。考试当天她让我的学生带了两封信给我,其中一封是表达对我批评她跟她弟弟一样不听劝告强烈抗议,这是一封血书!(其实我几乎忘记我说过那句话了,考前一晚她仍来找我,怎么也不肯回家,我就说了一句“你跟周旭一样不听老师劝”,周旭是她弟弟,我班上的学生,有一点点调皮。)

我感觉这事情越陷越深,一般谈心开导已经没有作用,需要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了,希望您能帮助这个孩子,帮助我。由于升学试已经结束,六年级不上学了,我暂时还没有和她面谈,但此事需要尽早面对,以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恳请您在百忙中回复。谢谢了!

资深咨询师arum回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的信任并坦然说出目前您的困惑。您的学生的某些表现的确有些过激,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有心理障碍。首先从她的表现来说,您提到的内容有限,但大致能分析出几点:1她对您有了很强烈的依赖,希望用一切方式来表达她对你的在意,比如说送礼物、甚至伤害自己,您提到的自残有些严重,实际的意思是她在受伤刻字和写血书,这两者都表现出了她对您的占有欲,或者说她希望你能一直陪伴着她。至于为什么她的举动会由送礼物到血书,可以说这是她以过激的方式来寻求援助的同时,也是一种内心的发泄。因为她对您的情感一直的得不到相应的回应,您的劝说,在她看来只是一种推脱、让她可能会觉得您在疏远她甚至是想抛弃她。我的个人意见是先舒缓她的紧张情绪为佳。有的时候不必表现的过为客气,因为客气等于是疏远。她目前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要分析需要她的全面背景。不全然是地震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一事件对她的伤害是存在的。所以可以跟她谈谈自己的事,再听听她的事,以拉近距离。

2她的重心不在课业上,其原因是因为她不看重此事。或者说相对于您的疏离和离开,她其他的不在乎。那么如果一开始就说服她去在意功课,是协调不过来的,只会让她恐惧。她对您产生的依赖原因很多,如果要硬生生剥离掉这份信任,反而会不好。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只能说她对您产生的依赖很重,某些表现有些近似于恋人之间的占有欲。如果您不便理解可以这么想,如果是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而这时男人的表现很冷漠,某些女性只要知道对方还担心自己的安慰,甚至会以性命为威胁,割脉等。原因是最初是因为恐惧、害怕失去,有些甚至会伤害他人,是因为妒忌。某一层面来说,学生对您的情感有些类似。这方面希望您先调整自己的担忧和畏惧。实际上她某些方面的表现出乎了您的意料,而你也的确被吓到了。如果之后您的态度还是如此,对于调整您自己和学生的状态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会写这么些,简要的分析给您,希望有所参考。

目前的状况以缓和情绪为优先,我不知道您是否看过海伦凯莉的自传,她耳聋眼盲最后获得成功,而在最初她的反应和她的私人老师是一样的,像野兽一样。原因就是因为恐惧。因为她们都无法顺利对外界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而压抑也让她们无法忍受,自残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因为她找不到其他发泄的途径。或者说伤害自己能让她心理上的痛楚有所缓解,同时也证明她无法伤害别人。如果要恢复她的状况,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希望您能够不要太急切,多一点耐性。虽然目前的确有些麻烦,比如说您要返回原工作单位,支教时间已经快期满等等。但是也正因为学生知道,害怕分别而带来的焦躁。我想确定一事,她是什么时候出现这种表现的,是否是在知道您快离职之后?如果是,那么她的情绪反应有些激烈,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可是理解为焦躁更恰当些。在实际见过很处理过,之前,我不会贸然断定为心理障碍。因为这是不公平的,或者这么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问题需要调节,只是有些人不需要其他人帮助,而有些是需要援助的。这点请您能理解,如果先入为主的有了一些判断,这对于学生是不公平且不好的。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