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吉米:一个普通中学生

浏览 5


真实的吉米:一个普通中学生http://www.sina.com.cn2005年05月25日11:16外滩画报

  外滩记者贺莉丹子南/报道

  能够说服200个家长把自己孩子交到创才公司,攸武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按照他理念培养出来的“天才”儿子吉米。

  吉米今年15岁,是广州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按照毕业于西安电讯工程学院电子通讯专业的老总父亲的说法,今年应该是吉米直升北大清华的时候。

  网上的“天才”和实际中的常人

  按照创才公司网站的介绍,吉米“……10岁通晓世界历史、中国历史,通晓玛雅文化、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罗马文化,通晓世界古文字,通晓考古学。”

  “通晓的意思,就是比较了解,一般性了解吧。跟学过这个专业课程的大学生肯定不能比,跟高中毕业生比?那也不好比。”攸武这么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不接受攸武的解释:“通晓”者,“透彻地了解”也。

  创才公司的网站上继续介绍道:“……他酷爱数学,尤其是奥林匹克数学……12岁学完高中奥林匹克数学;13岁学完大学高等数学、学完高等代数。”

  不过,当外滩记者5月19日走进吉米目前就读的中学时,吉米的老师提供的信息却是:吉米曾经参加过一次奥数预赛,但是没有通过;他的语文成绩始终在及格线上下。

  这所中学原来是广州市一所区级中学,目前已合并到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成为该校的东校区。但老师们坦陈,东校区在各方面仍与省重点相差很大。

  走上初三年级教室所在楼层,恰好有5月17日该校公布的两个校区初三毕业生综合排名榜。吉米综合排名是第235名。

  老师出示的吉米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的成绩如下:总分150分的语文、数学、英语分别是84、123、90,总分100分的政治、物理、化学分别是65、82、80.5(历史不在中考范围)。吉米成绩最好的数学这次班级排名22名,一模总分班级排名21名。该班现有56人。而创才公司的网站上说他“数理化前一二名”。

  吉米的班主任认为,吉米这次的数学成绩低于平常水平,语文不及格,“不奇怪”。

  吉米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目前因退休返聘没有继续带初三,这位老太太说起吉米的语文十分感慨:“语文一塌糊涂,字也写得差,再草一点都认不出。上课问答,一站起来就说:‘我不会。’”

  广州专家:我们并不认同他的方法

  因为未能获得作为监护人的攸武的同意,外滩记者没有去找吉米。但攸武仍然很恼火:你根本不该去学校!

  “老师根本就不了解吉米啊!”攸武说,“学校老师只关心自己的课,如果学生超前学习,老师会认为这学生不务正业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吉米在学校很少跟老师沟通正课以外的知识。”

  “你应该去找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韩延等人。他们过去对我孩子考核过,他们才真正了解吉米。”

  创才网站吉米简介介绍:“2000年11月份(9岁),广州市教委教研室各学科的八名专家专程来家里考核吉米,从英语、音乐、数学、自然科学、图画、手工、文字学等多个方面考证他,结果令专家们十分惊叹。专家们对我的教育方法给予极大的肯定,并在2000年12月14日广州市《现代小学生报》登出报道。”

  外滩记者找到韩延,作为广州市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和《现代小学生报》副主编,他首先表示因为跟攸武是朋友,有些话不好说。韩延找出了攸武在网站上提到的那期报纸,记者看到,有关吉米的报道在同期报纸G3版“个案家庭综合专访”栏目,其中介绍了几位专家与吉米“交谈”后对他的评价:“自然科学知识面如此宽广。”

  同个版上还发表了攸武的一篇短文:对3到6岁的孩子,用他的方法,通过5到6年的业余训练活动和专门设计的家庭教育计划,10岁时,孩子的综合智能素质将超过目前的大学生。

  韩延指着这篇短文后面括号内的说明“文中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说:“这句话我们报纸创刊25年来就用过这么一次。我们就是想用版面语言来表态。”他否认了攸武所说的“专家们对我的教育方法给予极大的肯定”。

  施建农:教育对人的改变有限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人类基因个体之间有99.9%是相同的,有差异的只有0.1%。事实上,人类的个体差异就是因为这0.1%的基因差异造成的。教育可以对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人的改变也是有限度的。

  看过《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人很多,知道《卡尔・威特》故事的人也不少,而且确实有不少人照着做了。有少数人“成功”了,这些“成功”者又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书,继续宣传这种“神奇的早期教育”。但有更多的人并没有因为照着做而改变他们孩子的命运。这里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

  1、这些成功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像他们的家长所描述的,早期很平常,甚至有点智力落后,后来才被教育得出类拔萃?在没有科学地鉴别这些孩子确实不属于“天才”时,人们有理由认为,他们可能本来就是“天才”。

  2、在现实中确实有不少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后来被鉴定为“超常儿童”,而且在给予特殊的超常教育后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超常儿童可能会被通常的人们认为是有问题的,就像一个正常的人可能会被不正常的人认为是有问题的一样。

  3、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那么,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在同样的教室里,接受同样的老师的教育,为什么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揭示,个体的差异是从出生的一刻起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的。

  很多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即使你的孩子没有花那么多钱,也没有参加什么计划,如果你经常有时间给孩子讲些故事或和孩子一起玩,就会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也会问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饭、睡觉?”“为什么做饭要用米?”甚至,“为什么要叫米?而不是叫别的?”每个问题都像是哲学家提出来的。

  有些个案是没有代表性的,因为太独特了。就像我们不能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一样。如果有人以伽罗瓦(法国数字家,15岁接触数学,17岁时就开始发表数学论文)为例,告诉你“15岁以前不用学数学,到15岁再开始学数学,保证你的孩子将来成为像伽罗瓦那样伟大的数学家”,你会照着去做吗?估计不会。

  (作者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贺莉丹/整理)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