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是一个之前鲜为人知的8后群体。他(她)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失业与半失业间徘徊;低收入,没有劳动保障;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奋斗着……这一特殊群体的受关注度正逐渐呈直线上升。
“蚁族”的大量涌现,是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其背后是多个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导致对生产线工人的需求远大于对大学生的需求)、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与城市化进程等,单从供需方面来看,连年扩招导致严重的大量供给,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最直接的动因。
日益增长的应届生队伍对每年的就业市场都是一股沉重的压力。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最近几年迅速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岗位数量远远落后于这一数字。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始终在7%上下浮动,这就意味着每年仍有1多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的第一时间找到工作。截至28年底,我国有1多万大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雪上加霜的是,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影响,直接导致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
本就面临着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又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困难,这里的不对称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域间、不同行业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更直接体现在求职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低效上。当务之急是要用各种手段让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创造“蚁族”更多发展空间。
近期经济形势的逐渐回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解冻”他们的招聘计划。单就任仕达一家机构而言,第三季度内从企业接到的委托招聘的岗位数就已经超过了4个。
另一方面,还有更多的企业处在观望阶段,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一下子释放出大量的固定岗位,在宏观环境只是转暖的情况下也是勉为其难。相比之下,企业更愿意尝试选择“弹性用工”,例如直接按项目聘用;而更多企业则向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寻求“灵活派遣”服务――在劳动力需求高峰期从专业机构“租用”这些员工,等到高峰过后再退还给专业机构,由其调往其他有需求的公司继续服务。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