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宝宝对书的怪癖现象,一岁左右的宝宝基本具备手眼协调能力,宝宝不知何时喜欢上撕书、乱翻书等等和纸对抗的感觉,都会使他们兴奋。妈妈尤其对宝宝撕书表现得很苦恼,然而事实这对宝宝来说并非是坏事,而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书本的兴趣,会使宝宝对书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他们的记忆中,撕书的事最终会被遗忘,但触碰到书和纸张的兴奋感却留下了。
喜欢撕书
现 象:孩子总爱撕书,一本好好的书到了孩子手中,一会儿就面目全非了。
布奇解读:大部分的孩子在1 岁左右会出现撕书、撕纸片等行为。其实上, 他们只是把撕书当作一种游戏,一种能释放他的能量、给他带来快乐的游戏。通常孩子的撕书行为是伴随着翻书行为而来的。他们的双手会忍不住想一探纸张的奥秘,探索新鲜的事物,撕书的行为在此时出现了。在翻书时,一不小心撕破了书页,这个意外的结果,引导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探险世界。他们不仅惊讶于自己双手撕裂书的动作,也会对撕书的声音、纸的皱纹感到惊奇,于是会再想复制同样的效果。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修补图书,告诉孩子“图书宝宝很疼,图书宝宝哭了。”正确理解宝宝对书的怪癖现象,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引导宝宝爱护图书。也可以提供无用的报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或和孩子一起做撕纸,撕出各种形状的撕纸游戏,让孩子充分体验撕纸的乐趣。
乱翻书
现 象:拿到书后,颠来倒去,而且还是五指抓翻。
布奇解读:孩子的乱翻书并不“乱”,而是把书当作一种玩具,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图书。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渐渐熟悉图画书,另一方面,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就在这乱翻一气中逐渐发展起来。
倒着拿书
现 象: 孩子自己看书时,倒着拿书。
布奇解读:有的研究认为,孩子倒着拿书是因为他们的视觉接受模式和成人不同。正确理解宝宝对书的怪癖现象,有的研究则认为,即使是婴儿,他们的视觉接受模式也是和成人相同。但无论怎样,如果孩子倒着拿书在看,你也不必惊奇,也不用急于纠正,只要他能看得下去,还看得津津有味,又何必打扰他这种美好的享受呢?
总是喜欢看同一本或几本图书
现 象:孩子经常从一大堆书里,拎出那本已经讲了很多遍的书,请妈妈再次讲,几次三番下来,妈妈们难免会觉得不耐烦。
布奇解读:其实,在每一次的看书过程中,孩子注意的焦点都会发生变化。比如,第一遍看书时,他可能只是边听你讲边看书中的图画,而且也只是注意到画面上最吸引他眼球的一部分。但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对画面、讲述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认识范围的扩大,他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并且可能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正确理解宝宝对书的怪癖现象,孩子每一次重复看书的过程,都是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巩固和加深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把整个故事完整地背下来,甚至以后,还会出其不意地在合适的场合灵活地发挥出来。
关注小细节
现 象:当你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小白兔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时,孩子却指着画面边缘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说“小鸟在飞”。
布奇解读:能够注意并发现细节是儿童阅读图书时一个有趣的特点。这个特点不仅不会影响他们对整个故事的理解,相反,还会帮助他们从更多的渠道,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扩大认知的范围。正确理解宝宝对书的怪癖现象,因此,家长不必着急让孩子的思路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不妨停下来,和孩子一起欣赏欣赏、讨论讨论这些看似无用的小鸟、小草、小花们。说不定,你也会有新发现!
正确理解宝宝对书的怪癖现象,妈妈无需阻止宝宝撕纸或翻书等等以上列举的宝宝对书的一些怪癖的现象,但妈妈可采取一些措施,正确理解宝宝对书的怪癖现象,如买些布质或厚纸板制作的不易被撕破的书;还可以给宝宝提前准备一些废弃的书、彩色的纸张或报纸,教他撕成条,撕成各种形状,满足宝宝撕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宝宝创造力的开发,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