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不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一味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对孩子太苛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欺骗和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孩子面临压力症状表
身体不适:疲倦、头痛、肠胃不适、磨牙、心跳不规律、呼吸浅短、频尿、皮肤长疹等。经生理检查未发现有特殊肇因,或原有之疾病(如过敏)无故恶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本来已能控制大小便后,又频繁出现遗粪或遗尿的情形也可能属于压力压力问题。
情绪变化:忧愁、紧张、易怒、易惊恐不安等。
行为变化:退缩、攻击(肢体、口语)、经常哭泣、注意力不集中、干扰行为增加、强迫性行为(频繁咬手指、拔头发、洗手、敲头)等。
思考特征:负向、固执而缺乏弹性、犹豫不安等。
睡眠习惯改变:夜惊、浅眠、难入睡或睡眠过度、终日困倦。饮食习惯改变:食量骤减或过度饮食。
帮助孩子减压的第一步,当然就是帮助孩子检视他是否存在压力感受。找找看孩子最近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身体症状、情绪与行为变化、睡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还有思考这些变化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较大一点的孩子或是口语发展较完备的孩子,如何培养宝宝健康心理呢。或许在父母的引导下,可以提供部分自己对自己状态的看法,例如孩子可能会说:“我好烦,讨厌”、“我不喜欢”等等。但年纪越小的孩子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父母亲的行为观察就越显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