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苏刘溢这样的“神童”,在每年的高考过程中都会出现。应该承认,相比于同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苏刘溢的确具有一定的天赋,称其为“神童”是不为过的。然而,神童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更不应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楷模。
眼下,各地的高考录取分数陆续公布,各地的文理科状元名单也被许多媒体放在显著的位置,围绕着高考状元展开的炒作再一次成为一些媒体的主要工作。然而,如此的炒作,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事实证明,不少所谓的神童,在成年后未必高人一等。当年曾风靡一时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神童们,现在仍取得突出成绩的,为数寥寥。所谓的神童到了真正应该出成就的阶段,反而集体性的消失了。
拿苏刘溢来说,他的知识面显然比同龄孩子更广一些,但就高考成绩而言,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他的“神奇”在于比普通学生超前学习了一些东西,或者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思维更加开阔一些而已。
无论是教育界还是媒体都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下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教的是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如果做一名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只会教孩子们如何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学会如何考试。基于这样的思量,任何对苏刘溢这样的神童的炒作,都应被视为对教育本质的背道而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