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抱怨父母不能真正理解自己,即使自己有很多想法也不想跟父母敞开心扉,因为父母总是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幼稚,从来都没有认真去聆听孩子的想法。其实不同的年龄段,孩子心理特征也有所不同,父母不要急着去扼杀孩子所有的想法,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他们心理,可以慢慢实现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心理自信和阳光起来。
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特征:
1.幼儿期(1-3岁)孩子心理特征:
孩子大脑的重量增至900-1000克,相对于成人的75%。动作发展:逐渐随意行走,2岁后能跑跳爬越过障碍物,与此同时,手的精细动作也发展起来;言语发展:不仅能理解成人对他讲的话,能用词代替句子,到了3岁会简单句子和复合句式,甚至会唱歌、看图讲故事等;认识能力的发展:视觉方面分辨红黄蓝等基本颜色,在空间方面辨别上下等,记忆还是无意记忆,但保持时间明显增长,想象力萌芽;情绪情感的发展:基本具备了各种情绪,并有了较复杂情感体验,瞬间变化;意志和个性特征:意志开始发展,个性特征开始萌芽,幼儿期是整个儿童时期的重要年龄阶段。
2.学龄前(3-6岁)孩子心理特征:
3-6岁是智力、思维、语言发展重要时期,大脑重量已达1000-1300克(成人一般为1400多克)。语言的发展:语言能力有一定发展,通过词语的描述、讲解,与各年龄段的人沟通,能接受别人的言语调节自己的行为,还能通过自己的言语调整;自控能力增强:孩子内部控制机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孩子形成更复杂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但还需要父母以灵活方式帮助孩子做适当选择;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接触社会的范围有限,理解力的发展尚在初期,父母及时给予指导,对孩子想象力理解力的发展起到很好促进作用;意志力的发展:孩子提出“自己来”,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活动激发孩子战胜困难勇气,锻炼意志。
3.学龄期(6-12岁)孩子心理特征:
这时孩子的心理最为复杂,也是极为不稳定的阶段,,即将进入青春期。认知特征:认知特点开始由具体转向抽象,即使到了11岁以后,也仍然带有具象性,家长要通过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调到积极性,而不是苦口婆心讲道理;行为特征:当孩子十岁以后就有了较为长远的目标,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争强。孩子行为的果断性和坚持性依然较差,经常在果断中暴露出盲动性,在坚持中变现出依赖性;个性特征:学龄期是孩子兴趣和爱好的形成间断,父母要留心这个间断的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做出正确的引导;情感特征:情绪表现较为外露容易激动具有很大的冲动性,父母没有必要着急,因为随着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情绪也会逐渐稳定下来;自我意识特征: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明确,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较多依赖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因此父母要时长表扬和鼓励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
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2、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 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 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3、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就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
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4、正视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或者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
在这方面,去找专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
5、批评,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 “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6、放手让他做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7、让孩子敞开心扉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积极的及时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会避免做出一些阴暗的事情,不及时控制、避免,他会更可怕的延续下去。
快乐是一种能力,让他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呢,你也能积极地去面对。多说积极的话:“我们在一起真高兴,不是吗?” “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不要难过,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在孩子8岁前,如果没有一个阳光快乐正确的母亲,那么这个孩子会在12岁将她母亲的影子浮现在自己身上。所以,此时,一定不能认为孩子只是孩子,是善变的,更不要认为长大了会好的,其实阴暗已经严重的出现在这个家庭里,如若没有制止与引导,长大只会更加严重与恐怖。
8、强调所得到的东西,懂得爱
亲情友情,感官享受,强化这些“获得”,让他在享受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享受。强化他的认识:我拥有很多,我现有的东西很珍贵。必须让他知道这些亲人们对他的好,不是应该的,不是必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欠谁的,给他的爱,是 大人们的负责任,他必须懂得感恩。他们以后也会是为人父母。这个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他必须明白父母给他的不是必须,不是习惯,是爱。
9、必须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须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身份区别。也许是爸爸的朋友,也许是妈妈的同事,也许是爸爸的司机,也许是学校门口的看守员等等,这些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给予,他必须心存感激。
孩子有想法千万不要急着扼杀他们,一旦扼杀了他们的想法,他们就不愿意去思考了,父母要静下心聆听他们的想法,有条件还可以帮他们实现,要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不怕他们失败惹出事端,在实践中要帮他们找出缺陷;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敞开心扉,在生活生活中不但要求他们懂得尊重父母,也有让他们把父母当成朋友,勇敢而自信和父母交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