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儿童行为问题之前,必须知道儿童的正常行为,否则就会造成行为问题诊断上的混乱。例如,小儿的不服从,发脾气、倔强及退缩等行为,常使父母感到焦虑,教师感到烦恼,也使不少儿科医生感到困惑。但在认识这些问题时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疾病的表现,应予重视。因此了解儿童行为的正常发育是诊断儿童行为问题的基础。在认识儿童行为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儿童行为要与年龄相称。2.要注意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及习俗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决定了对同一行为的不同看法,分析时应予注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必须使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对儿童行为和行为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楚的概念。在国外已有不少流行病学的报告,国内尚不多。较为有影响的是1954年macfarlane等对126名正常儿童进行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行为问题,男孩或女孩在21个月-14岁这段时期常有多种行为问题,如生物性功能问题(如大小便控制障碍)、运动行为问题(如咬指甲)、社会行为问题(如说谎)、性格问题(如害羞)等。大小便问题、吸吮手指、活动过多及语言问题,在年幼儿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或消失。在性别方面,多动、要求更多的注意、好发脾气、说谎等男孩多见;害羞、过分拘谨、害怕女孩多见。1958年lapouse等对482名6—12岁儿童的母亲作了调查,结果与macfarlane的研究相似。有近半数的儿童有惊恐、害怕或多动。作者并指出:①各种行为问题之间无相互关系;⑦年龄与行为问题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随年龄增大则行为问题逐渐减少,如9—12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较6~8岁儿童明显减少;⑤男孩行为问题较女孩多,特别是多动及其它不良行为;④社会经济条件及种族不同,其行为问题略有差异;⑤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无明显差异。1975年richman的研究显示:遗尿男孩占44%,女该占30%,食物怪癖13%,注意集中困难5%,发脾气5%,心情不乐3%,过分担忧2%。我国有人报道,在1246名儿童中所作的242项调查发现:偏食挑食36.1%,依赖24.9%,情绪不稳19.8%,易激惹16.8%,活动明显过度13.3%,口齿不清12.2%,吸咬指甲11.9%,注意集中困难11.4%,口吃l1.6%,遗尿10.2%。男女之间的差异除偏食、好哭女孩多见外,其它男孩多见。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区别是:偏食挑食、吸咬指甲、遗尿等以幼儿园多见,而活动过多、注意集中困难和口吃则以小学生多见。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是:偏食挑食、依赖性、生活懒散多见城市儿童,好打架和学习困难则农村儿童多。另一项调查发表,任性、依赖性、爱哭、注意集中困难等较为突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无明显差别。
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