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群人,也许是你的同事、朋友,也许就是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和朋友聚会时总是迟迟不到;牙齿有个龋洞总是不愿意去补……这样的人有个共同的名字拖延症,我们看下职场心理。
拖拉成习惯影响健康
别以为拖拉是小事。对拖延症患者来说,不仅会因拖拉耽误工作或学业,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甚至会拖垮身体。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拖,让他们错过了体检、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时也往往超过自己预期的酒量。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太过追求完美容易拖拉
国内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拖延症”并不曾在精神医学的诊断标准中出现,而爱拖延其实绝大部分也没有达到“心理问题”的程度,“拖延症”不过是一个带着自嘲意味的幽默标签。湖南省衡阳市心理咨询师沈慧颖认为,人们的拖延往往来自以下几个原因:
压力过大无法纾解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现代社会,人们的安全感普遍比较低,导致“有事做的人害怕没事做”,揽下很多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因为抵触所以拖延有些人会因为对某件工作不感兴趣而拖拉;有些人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领导,就对他所布置的任务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
追求完美望而生畏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直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计划,结果一直都没有行动。
有强迫倾向这些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愿望的对立面。结果就是:越想往前,就越往后。有些人天天下决心要早睡,却熬到三更半夜。
分清主次摆脱“拖拉”怪圈
如何克服这个毛病,沈慧颖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主次有序对工作进行有效的分类,把它们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本上列出来,达到最好的提醒效果。
有效切割把大任务或完成时间比较长的任务切割成一个个小任务,按时间进程确定一系列的具体目标,然后再逐个攻破,并在每个小任务完成后,都对自己的执行力在内心奖励一次。
消除干扰将这一切可能影响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屏蔽掉,全心全意地去做事情。
互相监督有拖拉习惯的同事或朋友相互间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约相互鼓励和督促,这样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会有效降低拖延的概率。
详情可登录职场心理专题http://psy.fh21.com.cn/z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