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

7 查阅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大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

C

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是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的内容是分说,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因此,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说的是不同之处。

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