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青少年的网络犯罪黑手

浏览 17

  只因和同学发生误会,一名13岁的初中女生被“网络水军”发文辱骂为“渣女”。这些不法分子还以“有偿删帖”为名对该女生进行敲诈勒索,致其身心受创。正值暑假,青少年群体在网络上十分活跃。然而,其中一些人却被所谓“网赚”机会吸引,误入网络犯罪陷阱。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有网络犯罪黑手千方百计伸向青少年:一方面,不少案件中受害人是“00后”;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因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小利,成为“网络水军”帮凶。(7月21日《中国妇女报》转新华社报道)

  网络上的黑产链,早已不是新闻,看似“网赚”的机会,实则很多都是“网暴”讹财的利益链。这样的黑产链,基本上都是成组织、成团队地进行的,此前也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有关部门也一直在严厉打击。只是未曾想到的是,一些黑产链居然将黑手伸向青少年,这性质就更加严重、更加恶劣了,这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更大。比如此次被“网暴”的人,就是13岁的初中女生,而涉嫌犯罪的人,同样都是年轻人,如此局面,值得高度重视。

  对涉嫌犯罪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从新闻可知,此次事件中的相关违法犯罪人员,一个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另外两名团伙成员也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这意味着,法律的利剑一直高悬,这本来是可以形成足够震慑力的。但考虑到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素养不够,此类事情的覆盖范围,依然不可能达到“全覆盖、无死角”的高度,再加上利益的诱惑,侥幸心理的存在,相关恶性事件仍时有发生。

  法律的严厉打击,都是事后的纠偏,但一些无形的伤害早已产生。比如,此次被“网暴”的13岁女初中生,虽然她得到了正义,“网暴”者得到法律的严惩,相关网络谣言也被删除,但对她带来的心理创伤,依然是无法抹平的。事后的严惩并非最优选择,面对类似事件,还是应该做到端口前移。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青少年法律常识的普及,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这方面,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积极作出贡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送法进校园、进社区等多种做法,一方面防止青少年掉进网络陷阱,另一方面也加强青少年们的维*意识。

  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之外,对相关互联网平台来说,也应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加强自我监管意识,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对相关的互联网平台来说,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大数据手段,升级相关的防护网,一旦发现敏感信息,要及时启用人工审核,避免不良信息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也应畅通投诉举报机制,遇见有害信息的举报要及时关注、受理,必要时要及时报警,联合执法部门积极作为。

  网络犯罪黑手伸向青少年,平台要加强自我监管,这是各大互联网平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只有互联网平台当好“守门员”的角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网络犯罪黑手伸向青少年的生存空间,也才能营造更加良好的网络环境。(杨燕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