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食物和睦相处也是必要素养

浏览 12

  “又一次被食物支配了”——世界上有一群人,无法与食物“和睦相处”。他们可能是在网络上介绍精致饮食的博主,也可能是健身房中的“运动超人”;他们可能骨瘦如柴或超重,也可能拥有许多人艳羡的身材。在抑郁症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他们的抑郁源自对食物的恐惧。记者近期调查发现,长时间过度节食、食物瘾君子陷入“暴食循环”、代餐产品卖得很火等,已经成为民众身边的普遍现象。(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民以食为天。食物让生命存活,让人类繁衍生息,人类对食物的基本情感,理应是感恩、珍惜、敬畏等。当前,食物除了具有裹腹的功能之外,还能为人们带来色、香、味等方面的享受,甚至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但“富贵病”以及因节食导致的厌食症、抑郁症等疾病的出现,则让食物的作用具有了两面性。食物功能的演进,使人类看待食物的眼光,突然变得复杂起来。

  当前,部分民众对待食物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胡吃海喝、暴殄天物,如此消耗粮食者仍大有人在;另一方面,不乏有人视高热量饮食为“洪水猛兽”,虽骨瘦如柴,仍长时间“油盐不进”,或用通便、导泻、催吐等方式将肚中食物清出来,对食物持恐惧和排斥的态度。至于主零食不分、长期不吃早餐等两极分化之外的所谓“小问题”,则更为常见。

  “吃了吗”这个过去最常见的问候语,体现出当时的民众对“吃饱”的渴望。“饿怕了”的一代对食物的特殊情感,已被写进人类的记忆里,影响着民众对待食物的基本态度。民众在短时间内从物质匮乏年代迈进食物过剩年代,旧观念一时难以完全改变,认为“小胖墩”可爱、待客越丰盛越热情等想法,以及围观“吃播”、争做“大胃王”等做法,都是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的旧观念在作怪。粮食安全问题要始终受到重视,节约等好传统也需持续坚守,但“过食伤身”“硬塞入口是最大的浪费”“打包不丢脸”等新理念,也需得到普及和强化。

  不良风气、庸俗的审美观等对饮食观念的消极影响,尤需受到重视。适当追求体形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求“瘦美”,就会带来诸多问题。当前,不仅减肥者众多,而且敢吃减肥禁药的人也不少,减肥愿意“豁出去”,是因为身材好的人,往往在入学、就业、婚恋等方面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减肥成功可使人生出彩,并非虚妄之言。假如“卡路里恐慌”、身材歧视、容貌焦虑等不能消除,一些人对待食物的偏激态度,就很难得到纠正。

  不能与食物和睦相处、被错误观念牵着鼻子走,已成为部分年轻人的一种“流行病”。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与膳食有关的内容不仅十分丰富,而且篇幅很大,这足以说明,膳食观念扭曲、减肥行为错乱等,已经成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主要障碍。时常审视对待食物的态度,不断纠正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民众方能既尽情享受食物,又不担心被食物所伤。(罗志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