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成为医疗圈最火热新闻,通知中“精细化管理”被作为八项行动中的关键词重点强调。
高质量发展时代,精细化管理如何做?怎么做好?成为公立医院管理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学术领域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的深度讨论。10月16日,北京召开了医疗设备及耗材精益管理论坛,共论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之道。
精益管理论坛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工信息部主任冯靖祎依托一线管理经验,分享了《基于SPD的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结合医疗耗材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求,分享浙大一院应用第三方SPD模式在医疗设备及耗材精益管理方面的高效经验。
笔者通过论坛学习了浙大一院样板式SPD建设成功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重点:
重点一、医院建设SPD最为重要的是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让医护回归临床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建院区或者新的分院,如果按照原有的院区管理模式,每一个新院区都要新招一组医院耗材管理人员,但实际上配置这么多人是很难实现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SPD有助于提高耗材精细管理的能力。
另外目前随着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的提高,在医改大背景对医用耗材管理的要求日益严格,SPD建设对医疗器械法规与耗材监管中“器械与耗材可追溯,评价手段,质量控制,应急管理”四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作用,大大减少医院对耗材管理的压力。
医院引入SPD的这种模式来开展耗材的优化管理,可以提高医院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减轻医院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让医护回归到临床工作。
重点二、专业的SPD运营服务团队是SPD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
在本次论坛中,冯主任提到的一个观点令笔者印象颇深。“医院SPD成功关键在于服务团队的专业化水平!运营团队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是SPD项目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
在医院SPD项目建设中,简单的软件管理思维是不能解决耗材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的,浙大一院SPD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专业的SPD运营服务团队。
这正是国家所大力倡导的“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核心理念:让专业的人专注做专业的事。医护人员应专注于患者服务,而不是收货、录入发票、上架、搬运、配送等物流工作,这些由专业的SPD服务人员完成。医工人员也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耗材管理和使用分析评论中。
重点三、SPD建设要做好运营团队与医院医工耗材管理的分割界定
关于如何处理好运营团队与医工的关系,冯主任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医院耗材管理入库和出库的监管应该由医院的人员来做而不应该全托管。哪些耗材管理工作必须医院自己要做,要监控到位的,哪些可以让SPD运营服务人员去完成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理清楚,且从制度流程上都要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同时还要在SPD的信息平台上实现与院内各个信息平台的对接。
重点四、最新的智慧手段令耗材管理“事半功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浙大一院的SPD模式的高度智能化在业内闻名,此次现场听到分享更是令笔者不住赞叹,智能耗材柜、物流机器人、耗材情况实时展现的智慧屏幕无不彰显着浙一耗材管理智能化与精细度。
会后,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浙大一院SPD模式建设基于“全面条码管理、智能补货模型、拣货推动策略”管理要素,围绕“主动推送、自动补货、智能结算”建设内核,建设区域覆盖SPD中心库(即SPD服务中心)与各科室二级库(临床科室库、麻醉科库房、手术室库房等),管理对象覆盖高低值耗材,实现供应-加工-配送-消耗后结算的协同管理。首创双向开门智能墙、一体化挂壁式触摸屏 大视野条码阅读器等。手术室全面采用物流机器人配送,建立标准化及个性化手术套包,系统关联手术排程进行套包配送,实现使用后套包扫码消耗及计费。
重点五、手术室的耗材管理是SPD建设的重点
医院手术室耗材占比较高,据介绍,浙大一院占比达到3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手术室耗材管理好了,各科室的耗材精细化管理水到渠成。
笔者学习总结,浙一的手术室耗材管理模式是:
手术室中设置术式套包区,高值耗材采用智能柜管理,低值耗材采用定数包管理。术式套包的方式关键是把收费做了实时的关联,按照手术类型,定数、定量地将可收费,不可收费的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组装到标准套包中,实现标准化按需取用的耗材管理模式。
在手术室二级库的建设当中,建设专门的拆包区,因为外包装不允许带入手术室,所有的耗材在手术室拆包区拆包,通过传递窗送到手术室。
#8205;同时通过手术室术间三级库的管理模式精准管理低值耗材,为耗材使用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手术室急诊耗材的智能柜设置,更方便于急诊耗材使用。
总体来说,本场演讲令笔者受益颇深,通过明确SPD管理目标、规范化管理,理清SPD运营与医工人员的边界,积极创新技术几个要点的实践,浙大一院SPD模式为行业提供了一个SPD建设的“教科书”式范本,为广大医院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时代的耗材精细化管理指出了一个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