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号召全球博物馆共同探索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模式,关注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5月18日《人民日报》)
一年又一年,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不是过去高高在上的“高冷”形象,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之所以角色转化如此之快,在于博物馆主动创新突破了固有的定位,不再只是收藏和展示文物的场所,在挖掘文物内涵、传播传统文化等方面找到了更鲜活的存在方式,作用日益多元化,对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攀升。
博物馆焕发生机,令人们对博物馆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把目光聚焦于博物馆的未来,号召全球博物馆共同探索数字化和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博物馆的未来必然会与数字化紧密绑定,其实就在当下,博物馆的数字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而这也是推动博物馆形象转变、功能迭代的重要动因。
在文创热兴起之初,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就依托互联网走红网络,迅速转化为文博IP,热度持续至今,而“考古盲盒”“三星堆上新”等也都成为博物馆的热门网络话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于线下活动封闭,各地博物馆纷纷举办“云展览”“线上博物馆”,“云端”观展已成为常态,数字化技术模糊了博物馆的边界,大大扩大了博物院的辐射力,展现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能。
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博物馆的未来打开了更多可能。AR、VR、三维影像制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一些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厅中,依托于5G的“智慧博物馆”也在从概念转化为现实,数字技术还被运用于文物修复、考古发掘等领域,与博物馆的融合越来越密切。
放眼未来,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先进数字技术的出现,也会有更多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中来,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交互性、沉浸式的新型数字化博物馆会出现在公众面前,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也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博物馆的内涵和价值将得到巨大释放,对于推动文化传承、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