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猪坚强”,在绝境中绽放生命

浏览 14

  6月17日,建川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猪坚强’于16日晚10点50分因年老衰竭往生。”记者从建川博物馆处获悉,“猪坚强”去世的消息属实。17日,记者致电“猪坚强”原主人万兴明,他表示,听说“猪坚强”去世还是有一点不舍,自己当时的心愿是希望“猪坚强”自然死亡,现在心愿也算是实现了。(6月17日《新京报》)

  那头“坚强的猪”存活了14年之后,终归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想当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地动山摇后,灾区到处都是满目疮痍、废墟一片,在残垣断壁中,这头猪奇迹般存活了36天,用事实证明了生命的顽强。在那个特殊时期,一头猪的生死包含着太多的深意,我们既对自然变幻莫测心存敬畏,又因生命顽强而充满着无穷希望,从短期的抢救生命,到长期的家园重建,抗震救灾精神也因此得到了诠释和升华。

  什么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那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得到继承、发展与弘扬。

  “猪坚强”作为那个特殊时期的“活化石”,其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虽然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有差异,但是,主要蕴含着这样几个关键价值:一是生命很脆弱,但又很顽强,总能在灾害与苦难面前创造奇迹,收获一切可能的结果;二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更应尊重自然,如此才能在与自然相处中不违背科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是“猪坚强”的劫后余生,又代表着国家力量强大下的未来场景。“猪坚强”在建川博物馆受到最好的待遇,享受了比其他同类更好的余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地震灾难之后灾区得到巨大发展的另类写照。

  “猪坚强”曾是汶川大地震的“活标本”之一,它是一只猪,但又超越了猪的角色,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和精神标签,成为抗震救灾精神的实物展示。“猪坚强”活着,就意味那段历史还会让人刻骨铭心。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3年,我们每年在5月12日以生命的名义进行纪念——为了那些死去的亡灵,为了那些在地震灾难中挽救生命而付出生命的人,通过纪念又来反思现状和展望明天,在感慨与反思中倍加珍视当下,实现灵魂的洗礼与情感的升华,让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抗震救灾精神,得到不断的认同与延续,让抗震救灾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永不褪色。

  我们得感谢“猪坚强”,它的标本式存在,让每个见证者都能领略与感悟抗震救灾精神,了解地震之后的种种故事,让我们得以缅怀和深思那段苦难日子。多难兴邦,13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因为地震而垮掉,而是在地震中凤凰涅槃,迎来了阳光明媚的美好日子。

  即便抛开宏大意义而言,仅从微观层面来说,“猪坚强”除了带给我们对苦难的缅怀与深思,还有永不放弃的生命信念。正如有人对一些面对挫折与困难的人所说,只要你想活,你一定能活下来,连“猪坚强”都能活下来,你为什么不可能?只要我们不自我放弃,就一定能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猪坚强”带给我们的对生活的希望却永不褪色,在绝境中顽强生存的意志永不衰减。不忘“猪坚强”,在绝境中绽放顽强的生命。(唐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