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法部近日印发通知,自今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6月10日《人民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随着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施行,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石更加稳固,下一步在抓好贯彻落实的同时,还需要针对乡村振兴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提供完善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使乡村群众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得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营造和谐的乡村振兴环境。
法律服务是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乡村软实力、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加强乡村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乡村法律工作者、农村调解员、法律志愿者等专业力量,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专业性的法律普及、咨询、援助等服务。要注重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可以组建专门性的法律服务工作室,依托于现有乡村场所设施,采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寻求法律帮助提供更便捷的条件。要注重提高乡村群众法律素养,针对群众知识文化水平和乡村社会结构特点,采取设置宣传栏、以案释法、上门宣讲、普法文艺演出等各类形式,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律服务的目的是更好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乡村振兴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很多方面会出现新情况。通过加强法律服务,构建以法治思维、法治程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工作路径,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良好治理格局,确保乡村振兴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加强法律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凸显人民主体地位,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更好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法治效应,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全面振兴的乡村,必然有着鲜明的法治底色。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执行、优化法律服务,夯实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石,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