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一颗不会立刻发芽的种子

浏览 17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这是《时间之书》中的一句话,曾安抚过许多焦虑不安的心,包括我。进入2021年11 月,我的节奏才渐渐慢下来,终于能够坐下来把自己这大半年来准备保研的历程写成文字。

  2021年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日子,这一个月就像是浓缩的情绪胶囊,焦虑、烦闷、委屈、紧张、开心……所有你能想到的情绪在这一个月里我都经历了。所幸最后得偿所愿,在9月将要结束的日子里,终于得到属于我的答案。9月,我将去往“花城”广州,学习自己喜欢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朝着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理想继续迈进。

  成为记者,是在高中时就确定的理想。高二那年,我还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一句话:“去成为一名记者吧,看看你能为自己、为别人、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带着这份内心的向往,我走进大学,并在这三年多的学习和实践中,找到了对记者这一职业更多的热爱。后来在保研选择专业时,新闻与传播毫无疑问又成为我的首选。

  很多人会认为保研是一条捷径,而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在成为研究生的这条路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言。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要想跨专业保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就意味着我需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本科知识,并能够在考场上结合新闻热点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灵活应对考场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坦白地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三月份开始准备专业课,四月份制作个人文书,五月份开始练习英语口语,六月份进行专题复习,七月、八月参加夏令营并进行预推免投递,九月拿到学校保研名额并参加校外考核。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早已习惯了每天七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寝室的生活。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经历了申请不断被拒绝的痛苦,体验过等候考核前的紧张无措,也感受过等待结果时的惴惴不安,而当收到待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大半年积攒的情绪化成了泪水,没有过分的喜悦,只是自己躺在床上默默地留了一下午的眼泪。如果说成功保研是我收获的一颗果实,那么大学的前三年就是我播种耕耘的日子。

  在大学的这几年,我最骄傲的就是自己一直在做真正喜欢的事,然后荣幸地,在一直热爱并为之付出努力的领域里留下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痕迹。

  大一的时候,我误打误撞地加入了学校的新媒体组织,开始了采访之路。在一次次的实践和学习中,我从刚刚入学时什么都不懂的萌新,渐渐成长为可以独立策划采访、完成稿件、排版编辑、审核修改的全能型选手。那些为了选题头脑风暴、为了稿子深夜不眠、为了排版反复修改的日子,都成为最值得珍藏的回忆。

  三年的时间里,我采访过校园里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在与他们的对话中聆听故事、分享经验;我发布过许多重要的校园通知,在上传下达的同时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见证过校园里许多精彩的时刻,在值得分享的每个瞬间用相机和文字记录改变。我穿梭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而我的文字则出现在学校的各类媒体平台。每当发出一篇稿子,我都会长舒一口气,然后兴奋地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感悟。这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真心地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在学校里实践,每月向杂志社投稿也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经常写一些时事类的选题,所以每次动笔前我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希望能够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细节,用文字表达观点,也期待着自己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一篇千余字的文章,我常常会用几天的时间来完成。而每写完一篇文章,我都能从写作的过程中学习到许多新东西,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输出,也是一种输入。

  那时的我没有想到,这些默默付出的时间会在三年后成为我保研道路上最坚实的底气。那些曾经写过的稿子、跑过的采访、投稿的文章、做过的课题,都在未来的某一天萌芽生花。我不曾功利地期待着它们会为我带来什么,但时间赋予了这些努力应有的意义。

  在个人陈述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能将个人的故事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结合起来的人,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而作为记者,能够记录这样的故事和人物,则是时代的见证者。如若有幸,与有荣焉。”

  如果说一定要從我的故事中总结出什么,我想说:不要害怕播种一颗不会立刻发芽的种子,面对想做的事只需付出百分之百的真心和努力,因为热爱和坚持总会把你带去更远的远方。

  (作者系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8级学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