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月亮
我在餐馆等人,旁边有个女人也在等。
她一直打电话给她老公指路,开始还耐心,越指越狂躁,最后爆了:我让你学着用GPS,你非不用,就是接受不了新事物!都什么年代了,活得跟野人一样!
最后这句把我逗乐了。同时窃喜:还好我不是野人。
但也没喜悦几天。
上周我去健身馆,瑜伽教练问我怎么好久没来,我说忙。
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实情况是,我们家离健身馆大约两公里,这个距离,走路太长,打车太短,我每次都为了怎么去煞费苦心,为了不费这个心,就索性不去了。
这理由太不过硬,我有点说不出口,只是在课后跟教练说准备买辆自行车,来去方便。
她说你可以骑小红车啊。
小红车?
就是共享自行车啊,满大街都是,扫码就能骑,一次五毛钱。
第二天我试了一次,果然方便。
而且留意了才发现,真是满大街都是啊。
原来我虽不是野人,但也算不上新时代的新青年。
1
我其实是个守旧的人。说白了,是懒,懒得费心去研究新事物,于是也就接受无能。
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有些新东西,真的是好,真的能为我们节省时间,减少麻烦,提高生活品质。
所以,就算慢半拍,我也强迫自己去跟上时代的节奏。
以前我出门,钱包、手机、钥匙是必带的三样。现在家里是密码锁,买东西都是手机支付,所以,出门只要拎着手机就一切OK。
以前我抽屉里一堆快餐店卡片,现在它们统统没用了,要订餐,用外卖软件就好。
以前想听耶鲁哈佛的课程,得翻天覆地找,现在网上有无数名校公开课,随时看,免费。
以前出门打车,常常等半小时打不到,现在直接网上约车,他会比男票更准时地等在我家楼下。
无数新事物,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超乎想象。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去年和今年不一样,甚至昨天和今天都不一样。
2
前几天有个挺黑色幽默的新闻。
一个小学文化的色鬼,闯进一个单身美女家里,图谋不轨,巧的是,美女正跟朋友视频聊天,朋友在视频里听到美女呼救,大声呵斥,但色鬼根本不知视频聊天为何物,继续施暴。朋友见呵斥无效,报了警,自己也赶过来。色鬼还未得逞,警察已到,抓了个正着。
——没文化多可怕。
当然,我们学习新事物,不是为了更稳妥地干坏事。利用它们做正经事,才是真格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小说曾被称为“最不可影像化的故事”。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少年与老虎在一条船上227天的海上漂流。“不要碰动物和水”,这是好莱坞的箴言,何况这只动物还是老虎,还要跟一个少年长期待在一条船上。但李安借由科技手段,打造了一只以假乱真的数码老虎,并呈现出了美轮美奂的震撼风景。可以说,是新科技催生了这部零差评电影。
李嘉诚常常讲,虽已近90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他以前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后,就只看电子版了。他的下属说:“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喜欢尝试新事物,越穷的人越留恋旧东西。
这话不无道理。
3
其实人掉队,不是一下子掉下来的,无非是别人看电视时你坚持听广播,别人用电子邮件时你坚持写信,别人用社交软件时你坚持打电话,别人网购火车票时你坚持去火车站排队……
最后量变转为质变,你落伍了。
“我现在这样就挺好,别跟我介绍这个那个的,我懒得学。”这可能是很多人拒绝新事物时的心态。
心理学说,人有路径依赖: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会习惯性地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轻易不肯回头,这种心理限制了人接受新东西的能力,让人变得保守、固执、狭隘。
而事实上,那些曾经讥笑蒸汽机的达官显贵,后来都放弃了马车。那些曾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的专家教授,现在都已离不开它。那些不肯学习用电脑的人,现在连前台收银的活都干不了。
世界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的态度往往不但没用,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既然改变已经发生,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适应它,好好利用它。
我们现在可能不觉得,但十年后被社会淘汰的,也许就是现在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敢在微信绑定信用卡、不知道如何在网上学习课程、不了解行业新科技的人。
你一再地拒绝这世界,世界最后可能就抛弃了你。
4
新事物未必都好,我们也不必样样紧追(事实上也没人能做到),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对新事物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和接纳度。
有一个词很俗,但它永远正确,就是:与时俱进。
观念也好,生活方式也好,职业能力也好,真的都要跟着时代一起前进,不断学习了解,不断自我更新。
否则你可能不知不觉就成了新时代的野人,想来也是细思极恐。
所以,若想不被这世界抛弃,我们必须具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多时候,它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甚至人生高度。
作者简介:李月亮,专栏作家,专业解读情感疑难杂症、人生纷繁谜题,以温柔有力的笔触,呈现有品质有力量的生存之道。新书《世间最美是心安》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