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只有一个丈夫,哪里冒出来这么多‘牛郎故里’呢?”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七夕前后,国内多地均宣传其是七夕文化的发源地,乃至称当地就是“牛郎故里”。记者调查发现,全国至少有五地自称“七夕文化发源地”“牛郎故里”。(8月26日《北京青年报》)
七夕被称为“中国版情人节”,在国内拥有深厚的社会底蕴和群众基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七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因牛郎织女的传说而深入人心,以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优秀文化的代表。然而,争抢“牛郎故里”实在没有必要。牛郎织女的故事出自于民间传说,并没有真正有史可查的真人真事,也没有明确的学术界定,因此,谁都可能成为“牛郎故里”,每个地方都可以成为“牛郎故里”。
“牛郎故里”出现多个不同的版本,如同“观音故里”“孙悟空故里”“哪吒故里”等等之争一样,依然还是名人故里乱象中的缩影。故里之争表面上是尊重历史文化,就里子而言,不过是借传统文化之名,而行旅游开发之实,以达到借“故”造景、顺势开发的目的。
但问题在于,一者,乱花迷眼的故里乱象,会带来极大的文化困惑和公众疑虑,带来社会信任危机,也不利于传统文化保护;二者,“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牵强附会和人为造景,本身属于重复建设,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三者,这种功利化的政绩驱动,会形成极大的路径依赖,会致使创新能力弱化和退化。此外,在故里上恶性竞争,在造成“千城一景”的同质化时,在后续开发和利用上也难以持续。
毕竟,对于游客来说,是想探寻最真实和最贴近的名人故里的。一些地方挖出几个名人的事迹,修几处故居,开几场座谈会,编几个牵强附会的故事,造几处人造景观,就开始营运收钱,使传统文化成为**裸的低层次文化消费品,令传统文化的传承陷入庸俗化和功利化的泥淖,这是绝大多数游客不会买账的。
传统文化只有在开发中才能得到更好保护,但必须防止和纠正“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恶性竞争,以及违背传统文化保护规律的生编乱造。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尊重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应当成为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基本原则,也是最终界定故里归属的一个核心标准。宥于传说人物的所谓“故里”的模糊性,加之缺乏有证可查的明确依据,对名人故里的界定和评定,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统筹,并明确一些具体的原则,进行更高层面的指导、规划、统筹和干预,避免乱象不断演变。
正如专家所言,国家可以对此类名人故里的申请加强统筹,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无论是确定相关名人故里的唯一性,还是实行联合式开发,国家有关部门都不能让这种状态长期陷入无序之态,对于多地相争的故里应及早出手,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评估,界定每个地方申请的合理性,否定其非理性;在此基础上应结合传说或史料,对名人故里进行详细考证,最终得到一个相对准确和权威的结论,给“牛郎故里”等确定一个“官方答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相应的检查与评估,对走偏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行为要及时进行纠偏,防止大建大造带来的公共资源浪费和重复性建设,也给功利的政绩观及时浇上一盆冷水。(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