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需厘清职责边界

浏览 12

  摘要: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教育部将严格落实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12月10日 人民日报)

  日前,江苏一名学生家长在网上发布“退群”视频,再次将“家长作业”这个话题推上热搜,并引来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严肃回应。教育部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的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化解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焦虑,明确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家校共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逐项签字等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家长那里,家长批改作业似乎也变得“顺理成章”。还有家长倾诉,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学校的各种微信群需要全部置顶,生怕一个不注意漏掉重要通知,辅导作业更是成为家长们的必修课。然而,我们必须审视和厘清的是,“家校共育”并不是让家长批改作业的挡箭牌。在学生教育问题上,每一个参与的角色都有与之配套的义务和职责。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提高责任感。批改作业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整体把握所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当然,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置身事外,在孩子作业等问题上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时刻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之间只有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培养人”这个任务的实施才会事半功倍,才能促进孩子们全面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