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人的朋友圈被一张照片刷屏:一位身穿蓝色雨衣的外卖小哥手捧一本书,在书摊前驻足良久。记者注意到,这是一套村上春树的《1Q84》。照片拍摄者透露,他询问了这套书的价格,迟疑一会后又把书放回原处。令人意外的是,没走出多久,他又折回原处第二次拿起这套书细看。不少人都想找到这位外卖小哥,把村上春树的这套书送给他。宁波图书馆表示,将为外卖小哥第一时间办理借阅卡。(10月25日《宁波晚报》)
外卖小哥在大街小巷穿梭和奔跑的背影,随处可见,而停下来、慢下来读书的模样,却很少见。哪怕时间很紧,哪怕会被催单,这位外卖小哥也要利用有限的时间看看书。如果说送外卖是为了生计,读书则是为了丰盈他的精神世界。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城市更有生机与活力。外卖小哥大都来自小城镇和乡村,为寻找一种人生突破的可能性来到城市。送外卖虽然是一个很累很辛苦的工作,但却能够让外卖小哥在市场中得到足够的激励和回报。不过,外卖小哥除了物质层面的诉求,也同样有文化需要和精神诉求,只不过,他们对“精神食粮”的渴望,很容易被忽略和遗忘,也很难被注意到。
在询问这套书的价格之后,这位外卖小哥迟疑了一会,又把书放回了原处,没走出多久他又折回原处,拿起这套书细看。后来,手机上传来了催单信息,外卖小哥骑上电瓶车就走了……或许这位外卖小哥的经济还不够宽裕,他对于阅读的热爱却打动了许多人,通过阅读,他能够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抚慰,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所处的这个世界。读书,对他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之网”。
不论是宁波图书馆愿意给这位外卖小哥办理借阅卡,还是许多市民想送书给他,抑或外卖公司准备褒奖他,神奇的互联网,让“外卖小哥读书”成为公众注意力的焦点,并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柔相待”——“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在平凡的世界里努力工作且热爱生活的普通劳动者,需要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
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一些人总是习惯了阅读功利化,当读书不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当阅读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他们宁可在刷视频、打麻将中耗费闲暇时光,也不愿意在有空的时候看看书。然而新闻中这位外卖小哥,哪怕工作很忙,催单像“紧箍咒”一样裹挟着他,他都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书,显然值得点赞。
“外卖小哥读书”也好,“农民工图书馆留言”也罢,一些普通人读书并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态,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除了谋生以外,他们的文化需要和精神诉求也需要“吃饱”。正视他们的需要,对他们“温柔相待”,不仅能够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一个城市的格局和品位,也有助于建构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都隐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通过读书学会的东西,现在用不上,并不代表将来也用不上。(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