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景区应向野史说“不”

浏览 10

  这些年,红色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红色教育基地遍地开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基地教学内容乏善可陈,教育效果不理想;有的基地对红色资源研究不足,好资源难以讲出好故事,甚至出现将野史外传当历史事实介绍的情况;有的地方红色教育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甚至发生恶性竞争……这些问题使红色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甚至产生负面效果。(据半月谈微信公号12月2日消息)

  把野史当正史,把故事当史实,这已然是旅游业的通病。尽管旅游管理部门一再三令五申,可这种现象并未得以杜绝。相比于一般的旅游景区,红色景区讲野史更显得是不伦不类,与红色教育的主题背道而驰。

  红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分支,以红色文化和革命教育独树一帜。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把野史当做历史事实宣传,表面上看可以增加旅游的乐趣,但红色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点,这种错误的史实宣传,不但容易对旅游者产生误导,不利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而且容易让红色景区的招牌蒙羞。

  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既然是红色景区,就应该讲最正宗的红色文化,尊重历史,尊重前辈,尊重英雄。而不能东拉西扯、故弄玄虚,把人物神话,把史实虚化。

  为什么野史会有市场?一方面是红色景区的红色故事没有讲好,讲的不够精彩。不少红色景区尽管有红色之名,可却缺少红色的底蕴,对红色历史挖掘不深,对英雄人物了解不够。习惯于照本宣科,把旅游放在了红色的前面,看中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是因为,野史的八卦味道足,有看点。而不少游客也习惯于到景区听故事、听野史,并以此为乐。野史替代了正史,劣币势必会驱逐良币,这无疑是一种错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测算,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出游达到7亿人次,占到全国国内出游总人次的11.16%。这说明了红色旅游的魅力,也说明了公众接受红色教育的热情。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对红色景区的要求,同时也是红色景区发展的方向。

  讲好党史、国史,应该坚持唯物主义史观,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我国各个战争时期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而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向野史说“不”。

  红色景区应该远离野史,这是红色景区的定位和要求所决定的。红色景区不讲野史,游客也要不信野史,只有这样,红色教育才能根红苗正、代代相传。(刘少华)


相关文章